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驱动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时代,资本市场为何热情高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驱动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时代,资本市场为何热情高涨?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61099563_121798711

2月19日,随着A股市场的走高,人形机器人板块迎来显著上涨,涨幅高达8.35%。市场的热情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是人形机器人行业积极向前发展的信号。值得关注的是,万达轴承和骏创科技的股票分别上涨了29.99%,三丰智能和平治信息的股票也接近20%的增幅。这一切都表明,人形机器人正在逐步走入量产的快车道。

宇树科技的产品在京东开售,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量产进程逐步开启。全球企业巨头如Meta和苹果也在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Meta在研发AI驱动的仿生人形机器人,而苹果近期发布的家用机器人相关职位则暗示其可能在2028年推出自家机器人产品。

国金证券表示,量产新纪元的开启及DeepSeek技术的成功,使得人形机器人从理想走向现实。过去两年,无论是国内技术巨头还是初创公司纷纷加入这一赛道,2024年将成为原型机的大年。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2025年或将迎来人形机器人真正的量产元年。

特斯拉的计划尤其引人关注,该公司预计到2025年将生产1万台Optimus机器人,并在2026年进入每月1万台的量产节奏。2月6日,特斯拉再次通过招聘机器人生产制造工程师来加强其生产计划。而figureAI也刚刚与第二个大客户达成协议,未来四年计划生产10万台人形机器人。

DeepSeek AI的突破不仅降低了AI开发的高昂成本,还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赋能能力,助力环境感知、任务规划与决策等领域实现质的飞跃。对此,国金证券指出,国产厂商在AI领域看到了希望,更加强化了在软件端的深耕和突破信心。

不过,尽管市场前景浩大,但人形机器人距离真正的规模化应用仍需时间。在硬件方面,丝杠的制造和产能问题仍是主要瓶颈,制造过程复杂且劳动密集型。当前,国内的丝杠生产能力并不足以满足量产需求。研究显示,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有望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而提升,而控制系统(小脑)的算法及数据获取问题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短板。

甚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副总工程师称,目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技术探索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硬件的零部件成熟度已达70%以上,但在可靠性、效率、电池续航及计算能力等方面,仍有待突破。

许志远认为,具身智能技术的普及将依赖技术的成熟度、成本的下降速度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展望未来,在大模型赋能、硬件模块化与成本优化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及家庭应用等领域的落地将加速,这不仅会提升生产和生活效率,更可能形成新的行业生态,推动机器人即服务(RaaS)等新业态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适度的机器人拟人化设计将增强与人类的亲和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与互动体验。但加强机器人行为规则的制定及数据安全和伦理规范的完善,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未来,人形机器人不仅将成为人类生活与工作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有可能重塑社会劳动力结构,使人类更专注于技术型与创造型工作,从而实现人类与科技的和谐共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