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蟹生食风险大!专家教你如何安全吃蟹
海蟹生食风险大!专家教你如何安全吃蟹
近日,上海一女子因食用生腌螃蟹导致肺吸虫感染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该女子食用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就医后被诊断为肺吸虫感染。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海蟹生食风险的警钟。
海蟹虽然美味,但生食却存在诸多健康隐患。根据疾控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海蟹体内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包括细菌和寄生虫,这些都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细菌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风险
副溶血性弧菌是沿海地区最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的症状主要是急性胃肠炎,如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导致脱水、休克。
2012年7月,广东省阳江市热门沿海旅游景区闸坡发生一起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暴发疫情,发病人数为26例,为同一旅行团团员。通过分子分型技术和流行病学调查,快速溯源,确认导致该起暴发的原因是进食了在加工过程中未煮熟煮透的姜葱炒花蟹。
寄生虫感染:异尖线虫和肺吸虫是主要威胁
异尖线虫是海鱼和海蟹中常见的寄生虫,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据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食入含有活的异尖线虫3期幼虫的食物后,一般1-12小时就会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甚至呕血。严重时,幼虫可穿透胃或肠壁,迁移至腹膜、胸膜腔、肠系膜、肝、胰腺或卵巢内。
肺吸虫也是海蟹中常见的寄生虫,可引起肺吸虫病。患者初期会出现腹泻和腹痛,几天后可能会发烧、胸痛、昏眩,有时会咳血。有研究显示,肺吸虫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度非常普遍,到九十年代有所下降,但在本世纪初又再次上升。
安全食用海蟹的建议
为了降低生食海蟹的风险,专家建议: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新鲜食材,尽量到可信度高、信誉好的供应商采购,确保食材的安全性。
彻底煮熟是消灭寄生虫和病原体最有效的方法,蒸煮时确保内部温度达到70℃以上并持续足够时间。
避免腌制替代烹煮,醉蟹或腌蟹并不能完全杀死寄生虫,仍存在一定风险。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不洁食物,厨房用具生熟分开以减少交叉污染。
特殊人群如过敏体质者、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女士、肠胃功能较差者、甲亢患者等应避免食用生食海产品。
此外,上海市人民政府已出台相关规定,禁止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某些高危食品。餐饮服务单位经营生食海产品必须取得“生食类食品制售”的许可,并具备专门加工制作场所和用具。消费者应选择取得相关许可的餐饮服务单位,食用前要注意海鲜的新鲜程度,每次食用量要适量。
专家提醒,虽然海蟹美味,但安全食用是前提。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建议不要轻易尝试生食海蟹,选择经过充分烹饪的海蟹才是最安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