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防坑指南:如何识别假钙片?
双十一防坑指南:如何识别假钙片?
双十一前夕,一则关于钙片假货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消费者田先生在双十一期间花费246元,在天猫国际自营全球超级店购买了一款素力高猫粮,同时在普丽普莱健生湾海外专卖店购买了一瓶普丽普莱液体钙片。然而,他发现所购商品存在溯源码造假问题,入关日期竟然早于生产日期。这一事件暴露出双十一期间钙片等保健品存在假货风险,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识别假钙片呢?
如何识别假钙片
查看批准文号:正规的钙片包装上会清楚显示“国药准字H(或Z、S、J、B)+8位数字”的标识。如果外包装上没有这个标识,很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上网查询求证: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药监局数据库,输入药品名称或国药准字的字母和8位数字,查询生产厂家、规格、包装信息是否与所购产品一致。如果查询结果不符或无法查询,说明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小实验辨真假:对于以碳酸钙为主要钙源的钙片,可以将其放入空杯中,加入适量食醋,观察是否产生大量气泡。如果气泡很少或没有气泡,很可能是由淀粉制作的假钙片。
市场监管在行动
针对市场上存在的钙片质量问题,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采取行动。例如,高楼市场监督管理所开展朗迪制药问题钙片检查工作,对辖区药品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排查不合格批次钙片。执法人员实地查看药品零售店,仔细检查相关批次的钙片,并督促药品经营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动查询药品质量公报,严防不合格药品在市场上流通。
购买钙片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剂量:建议选择每片含钙200-400毫克的钙片。人体一次所能吸收利用的钙不是无限的,超过500毫克时,利用率会下降。同时,过多的钙容易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长期大剂量补钙(如超过2000毫克)还可能增加肾结石,甚至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餐时服用为佳:餐时服用钙片吸收效率较高,也相对不容易造成胃肠不适。最好把服钙片和进食乳制品、豆制品等高钙食品的时间错开,保证钙的吸收率。不过,钙片与水果蔬菜一起吃无妨,因为果蔬中的维生素C有利于钙的利用。
选择添加维生素D的钙片:维生素D与钙代谢关系密切,一方面能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另一方面还能促进骨对矿物质的吸收,直接作用于骨钙化的过程。食物中的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肝脏、蛋黄、多脂鱼和奶油等高胆固醇食品中,日常摄入较少。目前我国居民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也十分普遍。
注意不要光靠钙片补钙,忽略膳食质量和户外活动: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钙的量补够了,而其他和骨骼健康相关的因素却不足,比如钾、镁、维生素K、维生素C等。
实用选购建议
优先选择液体钙、柠檬酸钙等易吸收的钙源: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功能会减弱,选择这些钙源更有利于吸收。
每天补充500-600mg,不要过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 版)》,50 - 70 岁人群每天钙推荐摄入量为 800mg ,70 岁以上则提升至 1000mg。中老年人日常饮食大约能补充 400 - 600mg钙,因此每日还需额外补充 200 - 600mg。选择单颗 300mg 左右的钙片,便于灵活调整剂量,精准满足个体补差需求。
选择含有维生素D和K2的钙片: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而维生素K2能引导钙进入骨骼,避免钙在血管壁沉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的产品:消化不良、胃酸过少的人,适宜选择柠檬酸钙等有机酸钙,它的溶解度是碳酸钙的17倍,不会和胃酸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也不会因胃酸被过度消耗而影响到胃蛋白酶的激活和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双十一期间,面对琳琅满目的钙片产品,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理性选购。通过查看批准文号、上网查询和小实验等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假钙片。同时,选购时要注意剂量、服用时间、成分选择等因素,确保科学补钙。市场监管部门也在积极行动,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