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大连古文化的发祥地
大黑山:大连古文化的发祥地
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中心城东约5公里处,矗立着一座被誉为“辽南第一山”的大黑山。这座海拔663.1米的山脉,不仅以其雄伟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游客,更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大连古文化的发祥地。
千年古城见证历史沧桑
大黑山最著名的文化遗迹当属卑沙城,这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金州地区的沧桑历史。据《辽东志》记载,卑沙城“金州城东十五里,山顶有古城,在凤凰山之左方约二里,内有二井,四面悬绝,惟南一门可上,不知何代垒砌。”这座古城在隋唐时期曾发生过两次重大战役,对金州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战事奠定战略要塞地位
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隋军在来护儿的指挥下攻打了卑沙城。《隋书·来护儿传》记载:“(大业)十年,又帅师度海,至卑奢城,高丽举国来战,护儿大破之,斩首千馀级。”虽然这次战役的战果被夸大,但足以证明卑沙城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五月,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率军从东莱渡海,成功攻占卑沙城。《资治通鉴》记载:“张亮帅舟师自东莱渡海,袭卑沙城,其城四面悬绝,惟西门可上。程名振引兵夜至,副总管王大度先登,五月己巳拔之,获男女八千口,分遣总管丘孝忠等曜兵于鸭绿水。”这次战役不仅俘获了大量人口,更重要的是,它结束了高句丽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将卑沙城纳入唐朝版图。
宗教文化传承千年香火
随着隋唐时期对辽东地区的征服,汉文化逐渐回归,宗教活动也在此传播开来。大黑山上的胜水寺就是这一时期宗教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
胜水寺始建于辽金时期,据《大连市志·宗教志》记载:“观音阁(胜水寺),金州大黑山东麓,始建于辽金时期。”实际上,其创建年代可能追溯到东晋咸安二年(372年)佛教传入高句丽及辽东之时,或北齐天宝三年(552年)金州佛教有历史记录的时期。
胜水寺是明代毗卢派僧人陈德新于洪武初年(1368年)在古刹旧址上重建的。从明代到民国,胜水寺经历了多次重修,留下了大量碑刻,详细记录了各代僧人的传承谱系。据记载,胜水寺与周边的龙王庙、巍霸山清泉寺等寺庙关系密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宗教文化圈。
文人墨客留下文化瑰宝
大黑山不仅是一座军事要塞和宗教圣地,更是一座文化名山。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此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和题刻。
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虽然这并非直接描写大黑山的诗句,但反映了当时辽东地区繁荣的文化景象。而清代诗人吴兆骞在《长白山》中写道:“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迥临沧海曙,独峙大荒秋。”这些诗句展现了大黑山的雄伟气势和文化魅力。
文化传承与保护
大黑山不仅是大连的自然地标,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瑰宝。它见证了从隋唐到近代的军事变迁,承载了千年的宗教文化传承,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如今,大黑山已成为大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山林防火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这座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
大黑山,这座辽南之巅的自然与文化交融之山,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等待着每一位热爱自然和历史的探索者。无论你是想要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想要追寻历史的足迹,大黑山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聆听山间溪流的声音;你可以深呼吸,感受那清新的空气;你可以闭上眼睛,让心灵与大自然进行一场深度的对话。而当你登上山顶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都会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那份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如果你还没有来过大黑山,那么不妨抽出一天的时间,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我相信,你一定会被这座山的魅力所吸引,并深深地爱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