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樱花:从国耻到友谊之花
武大樱花:从国耻到友谊之花
每年春天,武汉大学的樱花都会如期绽放,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这所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不仅因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学术成就闻名,更因为这片樱花海而成为春日里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这片美丽的樱花背后,却藏着一段复杂而沉重的历史。
从国耻到见证
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武汉沦陷,武汉大学校园被日军占领。为了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日军从日本运来樱花树苗,在校园内种植。这些樱花树,成为了那段屈辱历史的见证。
抗战胜利后,武汉大学师生重返校园,面对这些樱花树陷入了两难:有人主张砍掉这些象征侵略的树木,但最终,这些樱花树被保留了下来。时任武汉大学生物系主任张珽教授在樱花树下授课时曾说:"这本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不过现在日本人被打败了,这几株樱树反而成了战利品,成为日本侵华的历史罪证。"
友谊之花的绽放
时间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其中50株被转赠给武汉大学。这批樱花树,成为了中日友好的象征。
随后的几十年里,武汉大学的樱花树经历了多次更新和补充。1982年,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又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1992年,为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再次赠送200株樱苗。
文化与历史的交融
如今,武汉大学的樱花已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每年樱花季,学校都会举办樱花节,通过各种活动向游客讲述这段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武大樱花的品种也日益丰富,目前主要有东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高盆樱桃等,总数超过1000株。它们分布在樱园、教四楼、鲲鹏广场、人文馆、行政楼、校医院以及工学部主教学楼、信息学部星湖、医学部等地,形成了多个赏樱胜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校园内的樱花大多采用了嫁接技术,用中国樱桃的树根作砧木,日本樱花的嫩枝作接穗,这种独特的培育方式,也象征着历史的融合与文化的交流。
从国耻的象征到友谊的见证,武汉大学的樱花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也成为了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缩影。每年春天,当樱花再次绽放,它们不仅装点了珞珈山的春色,更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