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程泰宁揭秘南京博物院设计背后的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程泰宁揭秘南京博物院设计背后的故事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8%8B%E6%B3%B0%E5%AE%81/5201596
2.
https://www.sohu.com/a/209313283_167180
3.
https://www.archdaily.cn/cn/893662/cheng-tai-zhu-yuan-shi-jing-dian-zuo-pin-nan-jing-bo-wu-yuan-zhu-jing-she-ji
4.
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180525120741
5.
https://www.seu.edu.cn/_t2492/2018/0914/c124a240463/page.htm
6.
http://www.archina.com/index.php?g=works&m=index&a=show&id=12923
7.
http://www.archcollege.com/mobile.php?m=index&a=index&id=37322
8.
https://www.cae.cn/cae/html/main/col36/2019-05/16/20190516174158006619058_1.html
9.
https://news.seu.edu.cn/_t2652/2023/1215/c5485a474861/page.htm

南京博物院,这座承载着近百年历史的建筑,见证了中国现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2004年,一场由程泰宁院士主持的改扩建工程,让这座历史建筑焕发新生。程泰宁及其团队以“补白、整合、新构”的设计理念,巧妙地将新老建筑融为一体,创造出既保留历史韵味又彰显现代气息的建筑空间。

01

设计理念:补白、整合与新构

程泰宁院士在设计之初,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实现创新?他提出了“补白、整合、新构”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填补空白、整合资源和创新设计,实现新老建筑的和谐统一。

02

技术创新:空间布局与材料运用

为了改善原建筑低于城市道路的不利现状,程泰宁团队决定将“老大殿”整体抬升3米。这一看似简单的改动,不仅优化了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还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设计团队精心选择了灰白基调夹杂暗红色点线的石材挂面,这种材料的选择既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简约风格,又与老建筑的色调相呼应。

紫铜板的运用是此次改扩建工程的一大亮点。设计团队在建筑室内外大量采用紫铜板装修,这种材料的质朴、庄重与典雅,不仅与整体设计气质相吻合,更与“老大殿”的琉璃瓦屋顶形成和谐统一。紫铜板还被用于装饰展馆中庭的天窗,创造出既简约现代又古朴典雅的现代“藻井”,为恢弘的大厅空间增添了独特的个性。

03

人文关怀:历史记忆与现代功能的平衡

在程泰宁看来,建筑不仅是功能性的空间,更是承载历史记忆的载体。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他特别注重保留历史痕迹。新老建筑的接合处,特意保留了已有80多年历史的原建筑楼梯,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元素,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

为了改善参观体验,设计团队在建筑中设置了多个中庭和下沉庭院。这些空间不仅打断了冗长的观览流线,塑造出有节奏、可选择的观展体验,更为地下空间带来了自然采光和通风。200米长的地下通廊将各个展厅有机联系起来,使地下空间既独立又连贯,创造出独特的参观体验。

04

设计哲学: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程泰宁院士的设计哲学,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他反对简单照搬传统建筑的形式元素,而是主张在气质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南京博物院的改扩建工程中,他通过材料、色彩和空间布局的精心设计,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建筑语言。

程泰宁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建筑本质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建筑不仅是功能性的空间,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南京博物院的改扩建工程中,他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创造出一个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空间。

南京博物院的改扩建工程,不仅是对一座历史建筑的修复,更是一次对建筑本质的深刻探索。程泰宁院士通过其卓越的设计才能,不仅解决了实际的功能需求,更创造出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建筑空间。这座建筑,不仅是南京的文化地标,更成为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典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