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脑供血不足?中医教你几招轻松应对!
夏天脑供血不足?中医教你几招轻松应对!
随着夏天的到来,不少人都会感到头晕、乏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这些症状很可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为什么夏天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中医有哪些有效的应对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为什么夏天是脑供血不足的高发期?
夏天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再加上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可以说,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又一个高峰期。
中医如何看待脑供血不足?
中医认为,脑供血不足主要与脑络气虚、血瘀有关。宁波市中医院心内科吴力指出,脑络分为气络和脉络,气络汇集真元之气主管精神、意识、思维、运动等,脑之脉络布散于脑髓中、逐层细分的网络分支,输布运行血液对脑发挥荣养作用,脑的供养以脉络功能完善,血液运行通畅,气血调和,津血互换,营养代谢正常为基础。
中医有哪些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根据不同的证型,中医会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例如,对于肝火上冲型,常用天麻钩藤饮;对于痰浊阻络型,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对于气虚血瘀型,常用补阳还五汤等。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流通,以达到改善脑部供血的目的。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百会、足三里、太冲等。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热力刺激,改善身体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脑供血不足的患者,艾灸疗法可以促进脑血管扩张,增加血流,缓解症状。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中医手法疗法,通过按压、揉捏等手法,促进身体的气血流动,改善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缓解疼痛。对于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可以采用头部按摩、颈部推拿等方式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赖睿昕中医师的治疗方案
赖睿昕中医师将脑供血不足分为5种证型:
肝火上冲:常见症状有耳鸣、头胀痛、失眠多梦、头晕、眩晕、易怒、面颊红赤等。治宜清肝泻火、通脉活络,选用天麻钩藤饮。
痰浊阻络:常见表现有头晕头重、形体肥胖、腹胀痞满(胃部胀满不适)、大便干结、眩晕、肢体麻木、口苦口干等。治宜祛痰通络、升清降浊(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气虚血瘀:常见症状有肢体麻木、心悸气短、头昏乏力、手足肿胀、面色淡白等。治宜益气活血通络,选用补阳还五汤。
阴虚阳亢:常见的表现有头晕、头重脚轻、步履不稳、心悸失眠、目眩、耳鸣、四肢麻木等。治宜滋阴潜阳(通过补充阴液来抑制上升太过的阳气)、通络行瘀,选用杞菊地黄丸。
肾精亏虚:常见症状有头晕、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头空痛、耳鸣视物模糊、下肢痿软乏力等。治宜补肾填精、养血荣脑,可以选用左归丸治疗。
夏季如何预防脑供血不足?
合理饮食:注意吃早餐,尽量少吃糖、盐和油,多吃黑芝麻、海带、蔬菜和粗粮等,适当食用大蒜和干红葡萄酒。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增加血液黏稠度。
适度运动: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的冷热刺激,如猛喝冷饮、冲凉水澡等。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稳定有助于预防脑供血不足。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预防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注意室内外温差: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建议空调温度设定在25-26度左右,与室外温差不要超过8度。
总之,夏天脑供血不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了解其成因和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