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助力新冠患者监控:从智能随访到远程诊疗
互联网医疗助力新冠患者监控:从智能随访到远程诊疗
2020年,武汉同济医院作为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救治定点医院,收治了大量患者。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同时探索研究新冠肺炎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提高救治水平,医院联合第三方技术公司,研发了新冠肺炎智能随访系统。
该系统分为患者端、医务端小程序和科室网页管理端三个应用端,支持建立医患随访关系、批量导入患者、智能入组、智能机器人随访助手、随访情况监控和预警等功能模块。患者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或点击医院公众号菜单,即可加入随访计划,查看科室信息和随访计划。系统会通过AI机器人自动按照随访计划和随访问卷,定时采集患者信息,并提供在线复诊服务。
医生则可以通过管理端查看所有随访计划的进展情况,编辑随访任务,监控患者填报数据、病历信息和病情变化。系统还支持个性化随访模板管理和患者分组管理,能够导出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该系统于2020年3月7日正式上线,截至2020年5月19日,已对近2000名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相比传统随访方式,该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投入成本更低:随访执行工作由系统自动完成,不需要占用过多的人工成本。2000名患者的随访工作只需要1-2位医生参与即可。
执行更加可控:AI医生根据要求和标准自动执行,完全标准化处理,比人工执行质量更加准确可控。
管理效果更好:智能交互收集信息,判断患者意图,根据患者偏好个性化管理;智能评估依从性和脱落风险等级,针对不同级别进行差异化管理。
可持续性更强:基于上述特点,让随访更加简单、低成本,执行质量更加可控,管理效果更加理想,从而使项目可长期持续进行。
可复制性强:可在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等使用统一系统。
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随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还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智能随访系统,医院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同时,系统与院内系统的数据互通,减少了数据录入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军事领域,美国陆军远程医疗与先进技术研究中心(TATRC)也积极探索远程医疗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TATRC开发了国家紧急远程重症监护网络(NETCCN),通过AWS Wickr实现医疗团队之间的安全协作。该系统已成功部署到美国60多家医院,其中密苏里州的一家医院仅用3小时就完成了部署。
NETCCN不仅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被扩展到军事环境中,用于应对战斗场景中的医疗需求。系统通过加密的视频通话、消息传送和文件共享,为现场医务人员提供远程支持。据统计,该系统已帮助拯救数百人的生命,并被用于培训军校医学生在真实战斗场景中提供治疗。学员只需不到15秒就能学会使用该服务,充分体现了其易用性。
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互联网医疗在疫情防控中的巨大价值。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互联网医疗能够实现对患者的主动监测,及时预警疑似病例,为医生提供远程诊断和治疗方案,有效降低了人员聚集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互联网医疗还能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医疗将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医疗系统能够更快速地识别疫情苗头,提前部署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疫情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然而,互联网医疗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首要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此外,技术人才短缺也是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推动技术与医疗的深度融合。
总体而言,互联网医疗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互联网医疗将为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