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异食癖如何判断?如何预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牛异食癖如何判断?如何预防?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8419920_457635
牛的异食癖是一个常见的养殖问题,不仅影响牛的健康,还可能导致生产性能下降。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判断牛的异食癖,并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泽牧久远技术团队走访养殖户时拍摄
一、成年母牛
- 如果母牛采食量和采食时间不足,也就是吃饭“不管饱”,便可能出现吃土现象。
- 如果母牛无法自由饮水,每天饮水量不足30~50kg,缺水情况下容易引发母牛喝尿。饮水饲喂应注意母牛饮水冬季少夏季多,空怀期少,泌乳期多。
- 母牛精补料用量、精补料配方及草料出现问题也会引发异食癖。精补料用量低于2kg/天的,建议适当加大配方中预混料、食盐和豆粕的用量(草料品质好的如燕麦草、苜蓿等则不用加大豆粕用量),以提高精补料中矿物质和蛋白含量。平时可在饲槽里放置食盐供母牛自由采食。饲草发霉变质,霉菌毒素超标也会引起吃土喝尿。建议明显发霉的草料不要用,无明显霉变的添加“双效霉杀清”。
- 上述情况都正常还吃土喝尿的,需要检测豆粕和食盐的真假。
豆粕鉴别
市场上常用大片麸片、稻壳、米糠等和磨细的黄土、玉米面混合制成细小颗粒,然后着色做成“豆粕料”,也有单用磨细的黄土制粒着色的,掺在豆粕内,致使豆粕粗蛋白含量降至30%以下。
- 闻:掺有“豆粕料”的豆粕由浓香变为淡淡的香或根本无香味。
- 看:豆粕颜色淡黄,加热温度高的深黄,不掺假的光泽非常明显,整齐划一,而掺有“豆粕料”的豆粕整体光泽度降低,特别是“豆粕料”基本没有光泽度;把粒度整齐,偏大的取走后,剩下细小的,然后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捏起,使劲一搓,一看便知,真正的豆粕,即使是再细小的颗粒,用两个手指是搓不细的。
- 尝:真豆粕有豆香味,而掺假的无味(玉米面、石粉等)或有泥土味(掺黄土、泥沙等)。
- 水浸:取适量样品放入大玻璃杯中,用水浸泡2小时,然后用一小棒轻轻搅动,若有分层现象的,上层为豆粕、中层为玉米面(饼)、下层为黄土、钙粉、石粉等。
- 滴碘酒:取少量样品放于载玻片中,在样品上滴几滴碘酒,1分钟后若有物质变为蓝黑色,就证明掺有玉米、等淀粉含量高的原料
食盐鉴别
食盐为白色细粒状,有光泽,透明或半透明,无嗅,口尝咸味。掺假物多为滑石粉、石膏粉或石粉。
一般可通过溶解来判断杂质和掺假。1克盐加入50克水,摇晃1分钟,若有白色不溶物或残渣,多是掺杂的石粉或石膏粉。
- 如果圈舍环境差,饲养密度过大、空气流通不足、光照时间少,导致牛抑郁烦躁等都会引起异食癖。
- 疾病、寄生虫、酮病、消化不良等也会引起异食癖。
- 其他牛模仿学习,长时间形成的恶癖。
- 如果没有使用牛预混料,可能导致钠、钙、磷、铁、铜、锌、钴、维生素缺乏,引起异食癖。
泽牧久远技术团队走访养殖户时拍摄
二、犊牛
- 出生至45天左右吃土
- 1)母牛奶水太好太多引起犊牛消化不良。
- 2)母牛奶水太差导致犊牛缺乏营养。
- 犊牛2
3月龄左右吃毛3月龄犊牛瘤胃已经开始发育,需要一定的优质纤维来刺激瘤胃进一步发育,促进反刍。如果只提供母乳和犊牛精补料而粗饲料供给不足,会导致犊牛异食癖的发生,特别是吃土咬毛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提供适当优质干草即可改善。
2
三、育肥牛
育肥牛精补料用量高,不易出现异食癖。少量出现异食癖的多是由慢性酸中毒、采食量不足和采食霉变草料引发。
热门推荐
Nature Medicine:中国团队揭示肝硬化肝性脑病关键发病机制
茶与心理健康:缓解压力,提升心情
芮姓取名的六大思路 芮姓最惊艳的名字
crm客户联络窗口如何建立
可持续增长率公式是什么?如何计算?
毛坯房刷墙要多少钱 油漆工艺流程
中国成功搭建!“6G关键技术迎来新突破”
最受欢迎的十大网红零食分享 10种超火的零食你都吃过吗?
不再受限!详解FRP内网穿透,让远程访问变得简单!
英国大学六大特色专业盘点:从DJ到灾害管理
学校霸凌事件如何处理
重庆文理学院就业率数据分析及王牌专业介绍
古埃及的刑法都有哪些
香港公司董事或股东因病去世后的股份转让指南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结构及工作原理
四种常见的沉降类型
按揭购房贷款年限如何选择:让财务规划更明智
荣格八维人格测试:探索你的心理特质与行为模式
企业资源整合的流程包括哪些步骤?
2025春夏流行趋势完全解析!春夏穿什么怎么穿,终于迎来了答案!
风景油画:自然与人文的诗意交织
福建唯一省属211大学,存在感极低,却非常有性价比!
DeepSeek和DeepFaceLab配置要求详解:如何避免烧显卡?
凶宅有哪些风水特征
锐放与荣放的尺寸对比是什么?
维新变法的进步和不足有哪些
金融市场风云:欧元英镑齐上扬,美元困境待破局?
可乐检验方法及检验项目是什么?可乐检验时间
贷款怎么算年化利率利息?计算方法详解
个体如何购买医疗保险?这样的购买方式有哪些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