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戆章:开创中国拼音文字第一人
卢戆章:开创中国拼音文字第一人
在厦门鼓浪屿的鸡山路上,有一条特别的花岗岩便道,整条石板路面镌刻着许多汉语拼音字母和标点符号。这条500米长的“拼音道”,正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语言学家——卢戆章。
从闽南教师到拼音先驱
卢戆章,1854年出生于福建同安县古庄村。他自幼聪颖,18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县试名列前茅。20岁时,他开始接触西洋科学知识,并在鼓浪屿担任双语教师,教授闽南人英语和洋人闽南语。
在教学过程中,卢戆章深感汉字学习的困难。他注意到欧美各国都使用拼音文字,便于学习和传播。于是,他萌生了改造汉字的想法,决心创制一套适合汉语的拼音方案。
创制中国第一套拼音方案
经过反复探索,1892年,38岁的卢戆章出版了《一目了然初阶》。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的拼音方案,这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第一套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
卢戆章的方案设计得相当完备:他设计了15个声母、33个韵母、14个鼻化韵母和8个声调符号。这套方案在拼写方法上与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有许多相似之处,为后来的拼音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遗余力的推广之路
卢戆章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研究,他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推广者。《一目了然初阶》出版后,他立即在厦门和鼓浪屿开办教学班,专门教授不识字的船工、小贩等社会底层人士。据记载,学员们只需半年时间就能掌握读写能力,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加入学习。
为了让更多人受益,卢戆章还上书光绪帝,希望在全国推广切音字。虽然这一宏愿未能实现,但他并未放弃。他先后设计了4套拼音方案,包括拉丁字母式和汉字外形式的拼音系统,展现了惊人的创新精神。
历史影响与评价
191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召开“全国读音统一会”,卢戆章的研究成果得到一致认可。虽然最终方案采用了多家成果,但卢戆章的贡献无疑是核心的。
厦门大学教授许长安评价说:“卢戆章是以小小的拼音字母切入整个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大工程。”语言文字泰斗周有光更是指出:“卢戆章的《中国切音新字厦腔》和《一目了然初阶》是中国人提倡汉语拼音的开始,他的首创功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992年,在《一目了然初阶》出版百年之际,北京举行了“我国语文现代化运动100周年纪念会”,以表彰卢戆章的卓越贡献。
今天,当我们使用汉语拼音学习汉字时,不应忘记这位伟大的先驱。卢戆章不仅发明了第一套汉语拼音方案,更重要的是,他开启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先河,为普及教育、开启民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