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区肾炎筛查:现状、挑战与展望
上海市社区肾炎筛查:现状、挑战与展望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我国成年人CKD患病率高达10.8%,患者人数超过1亿。更令人担忧的是,CKD具有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的特点,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发展至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加强社区层面的早期筛查,对于提高CKD的防治效果至关重要。
上海市社区肾炎筛查的背景与意义
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上海在推进社区肾炎筛查方面走在前列。这一举措不仅符合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更是提升市民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负担的重要手段。
现状与挑战
尽管社区肾炎筛查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以北京西城区为例,该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下辖7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对2015年至2021年期间就诊的374,498例社区患者数据分析发现:
- CKD高危人群占比高达70.6%,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 然而,仅有17.2%的高危人群接受了肾脏病筛查,筛查率明显不足。
- 在接受筛查的患者中,CKD检出率为22.7%,其中42.6%存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60 mL/(min·1.73 m2),46.1%存在尿蛋白异常。
- 整体CKD检出率为5.2%,但漏诊率高达38.1%。
这些数据表明,社区肾炎筛查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值得注意的是,在7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仅有16.5%配备了尿蛋白定量检测设备,83.5%的中心能够直接报告eGFR检验结果。这说明社区医疗机构在硬件设施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专家建议与未来展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肾内科主任蔡建芳指出,肾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据统计,约50%的尿毒症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因此,加强社区肾炎筛查不仅是防治肾病本身的需要,更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手段。
要提高社区肾炎筛查的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完善筛查体系:建立健全CKD筛查和监测系统,确保高危人群能够及时接受检查。
加强医师培训:提升社区医生对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
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肾病的认识,增强其主动筛查的意识。
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投入,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检测设备。
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强社区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联动,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社区肾炎筛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能够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社区肾炎筛查体系,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