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千年文化传承的秘密
五台山:千年文化传承的秘密
2009年,五台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8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道:“五台山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将对佛的崇信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完美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千年古刹,佛教圣地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由五座台顶组成,珠联璧合地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不仅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还是华严宗的发源地。这里保存有86处宗教活动场所,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
建筑瑰宝,艺术长廊
五台山的建筑艺术堪称中国古建筑的缩影。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佛光寺东大殿,这座被誉为“中国第一国宝”的唐代木构建筑,单层七间,斗拱硕大,雄健庄严,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构建筑。殿内保存着唐代的建筑、书法、绘画、雕塑四种艺术,被誉为“四绝”。
除了佛光寺,五台山还有许多珍贵的古建筑。如塔院寺的释迦文佛舍利宝塔、显通寺的组合式铜塔以及《华严经》字塔,都是全国现存佛塔中的珍品。五台山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北魏至清代多个朝代的特点,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历史长廊”。
文物荟萃,艺术宝库
五台山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一座巨大的文物宝库。这里现存大小佛菩萨、罗汉等像1.46万余尊,梵、日、汉等5种文字经书5.45万余册,壁画2380多平方米,石雕、石碑、铜钟、牌楼、宝塔、石狮、联匾遍及全山。
五台山佛乐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融汇了释儒道和三晋文化精髓。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和游客都会来到这里,感受这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在五台山众多文化遗产中,五台赛戏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种形成于宋金时期的古老剧种,融民间祭祀与地方戏曲于一体,具有边塞地方特色。五台赛戏始于明洪武二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五台赛戏的传承之路充满坎坷。清末至民国初年,五台赛戏一度衰败。直到2014年,在五台县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停演30多年的五台赛戏才再次登上舞台。如今,五台赛戏第三代传承人武存英带领团队,不仅在周边村庄演出,还把这门古老的艺术带到了江苏、内蒙古等地。
五台山的文化传承不仅仅体现在赛戏上。近年来,景区管委会秉承“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则,加强文物保护修缮。2023年,景区争取到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481万元,对显通寺、碧山寺、塔院寺大白塔等六项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同时,景区还推进文物保护数字化建设,实施塔院寺和显通寺数字化保护工程。
结语
五台山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这座文化宝库,让五台山的文化传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