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语言模型:从BERT到GPT-4的进化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语言模型:从BERT到GPT-4的进化之路

引用
知乎
14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5655365
2.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915649/article/details/135355561
3.
https://blog.csdn.net/2401_84033492/article/details/137359443
4.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0494604
5.
https://cloud.baidu.com/article/3324075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PT-1
7.
https://www.analyticsvidhya.com/blog/2023/09/exploring-text-generation-with-gpt-2/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GPT-3
9.
https://www.jiqizhixin.com/graph/technologies/0cd9ddd8-199e-4998-a7a2-f4d8c94bd424
10.
https://www.bluelabellabs.com/blog/large-language-models-evolution/
11.
https://ttms.com/my/evolution-of-ai-from-gpt-1-to-gpt-4o-key-features-milestones-and-applications/
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GPT-2
13.
http://woyoumofa.com/doc/7/
14.
https://tech.dewu.com/article?id=104

在人工智能领域,大语言模型(LLM)正以其强大的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引发轰动。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LLM的原理、发展历程、训练方法、应用场景以及未来趋势,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一科技风潮的魅力。

01

大语言模型的重要性

大语言模型是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重要突破,它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尤其是神经网络,来识别文本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训练过程中,模型会不断优化其参数,从而提升对文本数据的建模能力。

02

BERT的创新

2018年,谷歌发布的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在NLP领域引起了巨大轰动。BERT的核心创新在于其双向编码器表示和独特的预训练策略。

BERT基于Transformer架构,放弃了传统的RNN(循环神经网络)的时间循环结构,转而使用位置编码来辅助模型刻画序列数据中的时空关联信息。这种设计使得BERT能够同时处理整个输入序列,提高了并行化程度和计算速度。

在预训练阶段,BERT采用了两个关键任务:随机遮蔽词语预测和“是否为下一句”二分类。其中,随机遮蔽词语预测是BERT的核心创新之一。通过随机遮蔽输入序列中的一部分词语(通常是15%),并让模型预测这些被遮蔽的词语,BERT能够学习到双向的上下文信息,从而克服了传统单向模型的局限性。

03

GPT系列的演进

在BERT之后,OpenAI推出的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系列模型进一步推动了大语言模型的发展。GPT系列模型的演进展示了模型规模、训练数据量和上下文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

GPT-1:开创预训练+微调范式

2018年6月,OpenAI发布了GPT-1模型,这是首个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GPT-1采用了“半监督”学习方法,包括两个阶段:无监督的生成式预训练和有监督的判别式微调。这种两阶段的训练策略为后续的大语言模型奠定了基础。

GPT-2:模型规模扩大

2019年,OpenAI推出了GPT-2,其参数量相比GPT-1大幅增加。GPT-2通过在大规模互联网文本上进行预训练,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同时,GPT-2展示了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能够生成连贯且富有创意的文本内容。

GPT-3:参数量激增至1750亿

2020年5月,OpenAI发布了GPT-3,这是当时参数量最大的非稀疏语言模型,包含1750亿个参数,需要700GB的存储空间。GPT-3的出现展示了大规模参数量带来的性能提升,特别是在零样本和少样本学习任务中表现出色。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还发现,GPT-3已经能够解决70%的心智理论任务,相当于7岁儿童的认知水平。

GPT-4:上下文窗口扩展至128K

2023年,OpenAI推出了GPT-4,其最显著的改进是将上下文窗口扩展到了128K,相当于可以一次性处理300页书的内容。此外,GPT-4的API价格也更加优惠,输入token的价格降低了3倍,输出token的价格降低了2倍,使得更多开发者能够使用这一先进技术。

04

技术突破总结

从BERT到GPT-4,大语言模型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1. 模型方向性:从最初的单向模型(如GPT-1)发展到双向模型(BERT),再到后来的多模态模型,模型对上下文信息的利用能力显著提升。

  2. 模型规模:参数量从GPT-1的数亿增长到GPT-3的1750亿,模型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处理速度。

  3. 训练数据量:从最初的BookCorpus数据集(包含7000本未出版小说)扩展到大规模互联网文本,训练数据量的增加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4. 上下文理解能力:从最初的短文本理解发展到GPT-4的128K上下文窗口,模型对长文档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显著增强。

05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语言模型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演进:

  1. 模型规模的持续扩大:为了提升模型的学习能力和处理速度,未来的大语言模型将继续扩大规模,可能突破万亿甚至千万亿参数量级。

  2. 多模态能力的发展:未来的LLM将不仅限于处理文本数据,还将能够理解和生成图像、声音等多种数据类型,实现真正的跨模态理解。

  3. 可解释性和可靠性:随着LLM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可解释性和可靠性将成为研究的重点。研究人员将致力于开发更透明的模型结构,使用户能够更好地理解模型的决策过程,并提升对模型的信任。

  4. 应用领域的拓展:除了现有的文本生成、机器翻译和问答系统等应用场景外,大语言模型还将渗透到更多领域,如医疗诊断、法律咨询、教育辅导等,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大语言模型作为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不断拓展其应用边界。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LLM将更加智能、高效、可靠,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大语言模型:从BERT到GPT-4的进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