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专家支招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专家支招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是关系到幼儿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各地幼儿园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幼儿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了保障幼儿饮食安全,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法规要求:幼儿园食品安全的基本准则
2019年,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学校集中用餐实行预防为主、全程监控、属地管理、学校落实的原则。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园食品安全责任,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宣传教育。
同时,《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也对幼儿园食品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托幼机构应当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科学制订食谱,保证膳食平衡;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做好室内外环境及个人卫生,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安全。
案例警示:食品安全违规的严重后果
尽管有明确的法规要求,但仍有一些幼儿园因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受到处罚。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
贵州博大科技学校白云分校因采购食品原料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被处以3.6万元罚款。
江西赫威斯高级中学因未对食品成品进行留样,被罚款1万元。
温州绿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经营混有异物的食品,被罚款7万元。
无锡宝兰学生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因未依法建立、执行食品安全相关制度,被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法定代表人和食品安全员分别被罚款6万元和4.5万元。
石狮市小星星幼儿园因从业人员未规范佩戴口罩,被罚款200元。
这些案例充分说明,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不容忽视,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专家建议:如何做好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
-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岗位职责。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 严格把控食材采购和加工环节
幼儿园应从正规渠道采购食材,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食品加工过程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食品烧熟煮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食品留样制度要严格落实,每餐次的食品成品都要留样,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
-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健康管理
幼儿园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每日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妨碍食品安全疾病的,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 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幼儿安全意识
幼儿园应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内容,通过主题活动、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也要加强对家长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 引入家长参与监督机制
幼儿园可建立家长陪餐制度,邀请家长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定期向家长公开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接受家长的监督和建议。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守护好孩子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