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沟油”到航空燃料:刘疏桐的废油回收创新之路
从“地沟油”到航空燃料:刘疏桐的废油回收创新之路
“地沟油”变身航空燃料,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被一位年轻的中国创业者变成了现实。他就是刘疏桐,道兰环能的创始人,一位致力于将餐厨废油转化为环保燃料的先行者。
刘疏桐毕业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曾在世界第一家生物航空燃料供应商SkyNRG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地沟油不仅可以避免重返餐桌危害食品安全,更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废油回收的现状与挑战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300到500万吨废油,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城市大型饭店的隔油池。这些废油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可能被不法分子加工后重新流入餐桌,严重威胁公众健康。
创新技术引领废油回收革命
道兰环能采用先进的“加氢可再生飞行燃料”技术,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燃料。这一过程包括脱氧、加氢裂化和异构化等环节,最终生成与普通柴油兼容的生物燃料。这种燃料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还能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建立透明可追溯的回收体系
为了确保废油回收的安全性和合法性,道兰环能建立了智能废油回收系统。该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从餐厨废油收集到生物燃料生产的全程监控。每一批废油的来源、去向和处理过程都有详细记录,确保不会流入非法渠道。
政策法规保驾护航
2017年,上海出台《餐厨废弃油脂处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餐厨废弃油脂的收运和处置必须由持证企业进行,并要求收运车辆安装GPS进行监督。违规从事废油回收活动者,将面临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成功案例:上海模式的启示
在上海,每年通过地沟油回收可提取3万吨生物柴油。这些生物柴油以B5(5%生物柴油和95%石油柴油混合)的形式投放市场,不仅价格比普通柴油便宜,还能显著减少尾气排放。目前,上海已有18家企业的256辆车负责全市的废油回收工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展望未来:从“废油”到“能源”
刘疏桐和他的团队正在努力将这一模式推广到更多城市。他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让废油回收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既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又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废油回收是一项关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重要事业。通过建立正规的回收渠道和严格的监管体系,我们不仅能杜绝地沟油重返餐桌,还能将其转化为宝贵的清洁能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有力监管。让我们携手行动,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清洁、可持续的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