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撑起大产业:海林市猴头菇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小蘑菇撑起大产业:海林市猴头菇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黑龙江省海林市,一朵小小的猴头菇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大文章。数据显示,2024年海林市猴头菇生产总量达到1.5亿袋,实现产值4.5亿元,不仅让当地农民鼓起了腰包,更让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城声名鹊起。
天时地利与人和:海林猴头菇产业的崛起之路
海林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长白山脉张广才岭西麓,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猴头菇生长提供了天然优势。“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冷凉的气候以及较大的昼夜温差,使得这里成为猴头菇生产的“黄金地带”。
海林市抓住这一优势,出台《海林猴头菇产业规划》,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打造了3个超千万袋生产规模的猴头菇专业村和6个标准化示范园区,形成了覆盖21个村屯的新民河猴头菇产业带。
从“原字号”到“新字号”:全产业链发展的海林实践
海林市猴头菇产业的成功,关键在于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
在种植端,海林市持续推进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市已建成5000栋标准化菇棚和5个标准化菌包厂,特等品比例高达80%以上。以海林镇模范村为例,光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引进国内先进生产设备,每天可生产4万袋菌包,全年计划生产500万袋,预计鲜品产量达600万斤。
在加工端,海林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悦来颐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发了猴头菇咖啡、猴头菇饮品、猴头菇酱等20余种产品。总投资1亿元的万吨级鲜猴头菇琼浆产业化开发项目正在建设中,将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在品牌建设方面,海林市成功注册“海林猴头菇”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价值已突破10亿元。目前,全市共有40家食用菌加工企业,7家企业获得“黑土优品”标识使用权,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海林模式的示范意义
海林市猴头菇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目前,全市猴头菇产业从业农户已突破3000户,常年吸纳就业5000余人。以悦来颐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带动近200户村民增收,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海林市还积极探索“直播+品牌”等营销模式,推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品牌”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产品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转变。同时,通过与吉林农业大学、微生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合作,不断研发新品种、新技术,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海林市猴头菇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通过发挥地域优势、推进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知名品牌,海林市不仅实现了产业兴旺,更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