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非遗老字号:舌尖上的百年传承与创新
武汉非遗老字号:舌尖上的百年传承与创新
武汉,这座拥有35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孕育出了众多令人称道的非遗美食。从热干面到汤包,从豆皮到糕点,这些老字号不仅承载着武汉人的味觉记忆,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蔡林记:一碗热干面的百年传承
1928年,蔡林记在汉口满春路开张,从此成为武汉人离不开的那一口味道。作为武汉热干面的代表,蔡林记始终坚持传统工艺,面条筋道,芝麻酱浓郁,是地道的美味之一。
疫情期间,蔡林记加快新产品的研发推广、改变售卖模式,在困境中蹚出一条路。鲜食版热干面应运而生,不同于此前在线上售卖的干食版,这款产品与门店现做的口味相差无几,但可以带回家,对顾客而言方便多了。
四季美:汤包大王的匠心精神
1922年,江汉路四季美汤包馆创建,将苏式汤包改进为汉派口味汤包,被誉为“汤包大王”。四季美的汤包以其汤汁鲜美、皮薄而受到极大推崇。
疫情期间,四季美保持每天向市区医院免费供应汤包、烧麦,辐射协和、同济、五医院等14家医院及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最多的一天送出餐点2万个。四季美汤包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张德隽表示:“我们四季美有98年历史了,大家也知道是这座城市这一方的水土这里的父老乡亲,养育了培育了我们这个企业,所以在疫情中间,我们企业为我们这座城市,为我们自己的故乡做了一点点事情,这是非常应该的。”
老通城:豆皮大王的创新之路
1929年,“通城饮食店”在大智路开业,几经波折成了风靡三镇的“老通城豆皮大王”。老通城的豆皮以其香软可口、馅料丰富而闻名,是武汉人过早的首选之一。
近年来,老通城在保留传统口味的同时,不断创新产品。推出了香辣龙虾豆皮和咖喱龙虾豆皮两款新品,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香辣味融合了湖北本地风味,而咖喱味则更受年轻食客欢迎。
汪玉霞:糕点世家的时尚转型
1739年,汉正街灯笼巷,“汪玉霞”开始售卖茶叶、茶点、糕点,店里的喜饼成为武汉人婚嫁宴请的必备。汪玉霞的糕点以其选料精良、制作精细而著称,是武汉人逢年过节的必备佳品。
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汪玉霞在保留传统味道的同时,对包装进行了现代化改良,采用手绘插画等时尚元素。同时,还开发了樱花饼等季节限定产品,既保持了传统风味,又增添了时尚感。
传承与创新:老字号的年轻化之路
最新数据显示,武汉老字号的主力消费人群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70%。这一变化背后,是老字号们主动拥抱互联网、创新产品和营销方式的结果。
以汪玉霞为例,今年五一、端午期间,九成以上的消费者都是年轻人。这得益于品牌与饿了么等平台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发新产品,如结合武汉马拉松和谷雨节气推出的“汉马上运糕”,既寓意旗开得胜,又融合了传统文化内涵。
武汉大学数字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黄山指出,老字号集合了城市禀赋,在梳理好与城市血脉相连的历史人文、口碑故事的基础上,老字号还必须拿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勇气,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为老字号发展注入新活力
江岸区吉庆民俗街作为老字号集中地,大部分门店已恢复运营,重新聚拢人气。吉庆民俗街商业管理公司企划部负责人张西林表示:“在我们吉庆街,老字号是我们最大的一个亮点,又是一个非遗记忆。为了留住这些老字号,并且让他们更好的传承下去,这个带货的一些直播等等,我们都是跟老字号进行结合一起在做,让老字号有更多的宣传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老字号。我们还在继续的引进,那么我们也为老字号呢,提供了很多的这种优惠帮扶的这些政策希望他们都能到我们吉庆街来开店。”
截至2022年,武汉市已认定的老字号企业有64家,其中餐饮老字号在全国的门店数已增至274家,武汉以外的门店数增加至87家,占总数的约1/3。这表明武汉老字号不仅在本地扎根,更在积极拓展全国市场。
展望未来:让非遗美食香飘四海
武汉非遗美食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对城市精神的延续。在新的起点上,武汉将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正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叶青所言,如果武汉老字号能用好花湖机场,发挥武汉区位优势,让快递运输出去的武汉老字号美食与武汉居民在家订外卖一样方便,武汉老字号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承载着武汉人集体记忆的老字号,将在传承与创新中走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