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以科技创新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工业大学:以科技创新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工业大学凭借其“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和“兴工报国”的历史使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校不仅在特种服役机器人、医疗护理机器人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还通过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为雄安新区综合生态治理提供先进装备和技术支持。此外,学校研发的智慧城乡固废处理系统在张家口投入运行,服务于绿色冬奥,进一步彰显了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科技创新: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工业大学积极投身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发展。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对接地方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天开高教科创园:创新创业新高地
2023年,河北工业大学积极响应天津市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的号召,精心筛选优质项目入驻。学校从年初就开始启动项目遴选工作,通过多轮研讨,从64个与天津产业发展目标一致的项目中,最终选定第一批10个重点项目。这些项目涉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潜力。
电信学院通信系主任郭志涛教授团队致力于基于数据驱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对天开园的区位优势和配套政策表示高度认可。退休教师曹晓明教授则希望将自己在新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好地落地转化,为社会发展服务。
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与京津科技谷产业园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2024年12月,京津科技谷产业园组织埃尔泰克、东义镁、钢研德凯、融科联创等10余家企业赴河北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对接交流。双方就成果转化、项目合作、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深入对接,成功推动多家企业与学校相关学院达成合作意向。
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副主任管啸天表示,学校科技园将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京津科技谷产业园企服部部长李茂顺也表示,将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搭建优质校企合作平台,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布局雄安:服务国家战略
河北工业大学与雄安新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新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学校围绕空天信息技术研发、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研发、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技术研发、管理与技术人才培养等领域,与雄安新区开展深度对接。
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韩旭表示,学校将借鉴“团队+平台+人才”的模式,推进雄安新区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助力新区打造智能、绿色、创新名片。雄安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路立营希望学校与新区在技术攻关和创新试点示范项目上开展深度合作,支持学校亚利桑那工业学院对外合作办学。
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
河北工业大学通过建立科技成果超市,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平台。目前,成果超市已拥有2035项科技成果,主要来源于京津冀高校和科研院所。学校与科易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运营服务中心、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网等平台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
学校先后走访对接津冀区域企业1000余家,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1700多项。太阳能电池材料先进制备技术、立体传质塔板技术、智慧供能技术等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已在河北省行业、企业成功转化或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未来展望:持续发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工业大学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学校将实施服务国家战略行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后奥运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学校将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步伐,深入推进“双链”协同,以“平台支撑”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创新成果率先在天津市、河北省转化和应用。同时,学校还将加强与京津冀地区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建地方研究院和校企联合研发机构,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