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马伯庸:以历史为底色的文学创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马伯庸:以历史为底色的文学创作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6%AC%E4%BC%AF%E5%BA%B8/5277359

马伯庸,原名马力,1980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他以其独特的历史小说创作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文学界享有盛誉。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马伯庸从小就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从连环画到评书,再到电脑游戏,他对三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也影响了他的创作方向,使他在后来的创作中经常涉及历史题材。

尝试写作

1997年,马伯庸开始在网上发表作品,最初以模仿其他作家的风格而引起注意。1999年,在上海念大学期间,他通过一篇关于《银河英雄传说》的评论在论坛崭露头角。2004年,他在写论文期间开始创作《风起陇西》,同年从新西兰怀卡多大学经管系毕业。

初入文坛

2005年,马伯庸的悬疑小说《她死在QQ上》在网络上爆火。同年,他的科幻作品《寂静之城》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2006年,他的长篇小说《风起陇西》正式出版,标志着他正式进入文坛。

事业巅峰

2010年,马伯庸的散文《风雨〈洛神赋〉》获得人民文学散文奖。2012年,他的作品《宛城惊变》《风雨〈洛神赋〉》获得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2015年,他辞去工作,全职写作。2017年,他的小说《长安十二时辰》出版,次年该书版权被泰国JAMSAI出版公司引进。2018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近期发展

2021年,马伯庸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并获得第四届“茅盾新人奖”。2022年,他出版了小说《长安的荔枝》。2023年,他首次担任编剧的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播出。2024年,他推出新书《食南之徒》。

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

马伯庸的文学作品涵盖了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散文集等多个类型。其中,《风起陇西》《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等作品广受读者欢迎。他的作品往往以历史为背景,通过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历史的另一面。


《风起陇西》


《文化不苦旅:重走诸葛亮北伐之路》


《两京十五日》


《显微镜下的大明》


《长安的荔枝》


《古董局中局》


《长安的荔枝》


《古董局中局》

影视综艺作品

马伯庸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成绩斐然,他还涉足影视编剧领域。他参与编剧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等作品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此外,他还参与了多档文化类节目的录制,展现了其多才多艺的一面。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马伯庸的作品将古典之美与现代科幻元素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现代感与古典美交融共生的奇特景观。他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为原则,利用既有的考古和历史资料,最大限度地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和社会规则。

艺术手法

马伯庸的小说中具有一种调度复杂人、事、物关系的叙事能力和想象力。他擅长在历史缝隙中寻找其他可能性,追逐小人物身上的光辉。他的作品往往通过复杂的调度与安排,将大量的人物、关系和事件高效整合在有限的时空之内。

获奖记录

马伯庸获得过多个文学奖项,包括人民文学散文奖、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第四届“茅盾新人奖”等。在影视领域,他也获得了2023爱奇艺尖叫之夜戏剧单元“年度作家”等荣誉。

人物影响

马伯庸已成为一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后来者的模仿,但经马伯庸重新编码的公共经验得以文学的方式持续激发读者的好奇与激动,他的热切、兴奋、取悦自我以及打开世界的想象力,也给更为年轻的写作者带来启发。

人物评价

马伯庸总能发现大历史中的小细节,书写历史褶皱中的隐秘故事。他的作品既有天马行空的脑洞大开,也不乏严谨厚重的史料佐证。他将自己的写作风格形容为“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在历史边缘的空隙间,马伯庸细致镶嵌了超逸的想象,笔如游龙,旁征博引,沟通雅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