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跟着王阳明脚步,清华学子探秘贵州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跟着王阳明脚步,清华学子探秘贵州文化

近日,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联合组织的“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贵州阳明文化风物之旅研学版正式启程。来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学子们将沿着根据王阳明在贵州高原的主要经历和事迹所整理出的经典游学线路——“阳明·问道十二境”前行,深入探访王阳明笔下“此境奇绝”的自然山水及历史现场,体验丰厚的问道向学之旅。

“阳明·问道十二境”是贵州省发布的经典游学线路,涵盖了王阳明在贵州的重要遗迹。这12个景点串联了阳明先生在贵州的行迹事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01

龙场悟道:思想的觉醒

第一站是修文县的玩易窝,这里是王阳明悟道的地方。在龙场,王阳明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不仅面临生活的困境,还要忍受当地人的误解与刁难。在逆境中,他选择了深入思考,甚至在石棺中静坐,以直面生死的方式追寻人生的意义。经过无数个苦苦思索的日夜,王阳明终于在这里实现了伟大的顿悟,领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意味着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蕴藏着成为圣人的潜能,只需向内探寻,就能找到通往圣人境界的道路。

02

阳明洞:思想的传播

离开玩易窝,学子们来到阳明洞。这里是王阳明开启讲学的地方。在龙场期间,王阳明创立龙岗书院,教化民众,由此开启贵州讲学之路。阳明洞不仅是讲学的场所,更是王阳明传播心学的重要基地。在这里,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的理念,强调每个人都能通过道德感化实现自我提升。

03

天生桥:自然与人生的对话

在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路上,学子们途经天生桥。阳明先生常年跋山涉水,在居住地玩易窝与讲学地阳明洞及毗邻区域四下奔波讲学授业,多次途经天生桥。水光如泻,苍松傲立,仙人不再,石桥空空,于是写下《过天生桥》: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徒闻鹊架横秋夕,漫说秦鞭到海东。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阳明先生感叹鬼斧神工的天生桥座落在人迹罕至的万山丛中,感叹自己就像天生桥一样,虚却在万山之中。

04

象祠:文化的交融

位于贵州黔西县境内九龙山上,明正德三年(1508年),贵州宣慰使安贵荣顺水西苗民之求翻新象祠,请阳明先生作《象祠记》。“象”传说是虞舜的同父异母兄弟,初时不仁,多次设计害舜欲夺其位,“舜”不予计较,常以德感化。“尧”禅让于“舜”以后,“舜”封“象”为“有庳”(今湖南道县)国君。“象”终于在“舜帝”仁德的感化下弃恶从善,勤于政务,泽加于民,死后人民怀念他而立庙供奉。阳明先生认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象”之所以最后受到感化,正说明“舜”的伟大,从而说明君子修德的重要性。这也是阳明先生一贯倡导的“致良知”的具体例证。

05

文明书院:思想的传承

在贵阳市的文明书院,学子们感受到王阳明思想的深远影响。文明书院是王阳明在贵阳传道的重要场所,他在这里培养了一批有识之士,留下了“悟道于龙场,传道于贵阳”的佳话。书院内保存着王阳明的讲学遗迹,以及他与当地学者交流的史料,展现了阳明心学在贵州的传播历程。

06

南庵:心灵的对话

在贵阳市翠微园(原南庵),学子们感受到王阳明与当地学者的深度交流。南庵是王阳明与当地学者交流的重要场所,他在这里与宣慰使安贵荣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书信往来,他们探讨哲学思想,深化了阳明心学的内涵。

07

阳明文化园:文化的传承

在阳明文化园,学子们全面了解了王阳明在贵州的文化遗产。文化园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重点名胜古迹“阳明洞”为核心,涵盖知行合一牌坊、正心池、亲民台、阳明洞遗址、龙岗书院等景点。这里不仅是了解阳明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感受贵州文化魅力的绝佳场所。

08

研学感悟: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清华学子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王阳明的思想体系,更感受到了贵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寻,更是一次对当代文化的探索。阳明文化在贵州的传承和发展,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

此次研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推动了阳明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贵州文化的推广。通过清华学子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价值,以及贵州文化对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正如王阳明所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在贵州这片土地上,阳明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