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博讲坛推荐:探寻大汶口文化与中华礼制起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博讲坛推荐:探寻大汶口文化与中华礼制起源

引用
光明网
7
来源
1.
https://m.gmw.cn/2023-04/16/content_1303344617.htm
2.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565bface4b090a94f84fb41.html
3.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G411D7Uy/
4.
http://www.news.cn/mrdx/2024-01/05/c_1310758939.htm
5.
http://jnews.xhby.net/v3/interfacearticles/10/KPOOvHiID4deS33i/1
6.
https://jsnews.jschina.com.cn/zt2022/tanyuanjiangsu/ningzhendiqu/202302/t20230207_3158973.shtml
7.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58439e2e4b06716776920f5.html

近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在“南博讲坛”上,以《大汶口与中华文明》为题,深入探讨了大汶口文化的生业经济和社会组织结构演进等问题。作为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大汶口文化不仅展现了独特的礼制习俗和文物器具,更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01

礼制萌芽:棺椁制度与礼器组合的初步形成

礼制是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棺椁制度的雏形。最早出现的棺为陶棺和石棺,这两种棺在大汶口文化早期都有发现。到了中期阶段,木质葬具明显增多,一些高等级墓葬中甚至出现了原始木椁。大汶口文化晚期,多处遗址发现了一棺一椁、两椁一棺的墓葬痕迹,标志着棺椁制度已初步形成。

这些高等级墓葬不仅面积较大,随葬器物也更为丰富。出土的高等级器物包括白陶鼎、镶嵌绿松石的象牙雕筒、玉环、玉钺、玉刀等。其中,玉钺、玉刀多置于墓主身侧,陶器则多置于棺椁之间。这些器物在组合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如鼎类和觚形杯的组合、酒器组合以及匕形器与鼎、杯的组合等,体现了礼制因素的萌芽。

02

文化交流:推动中华多元文化的一体化进程

大汶口文化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周边文化有着广泛的交流与互动。早期阶段的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一线的西侧,中期开始向西部中原地区扩展,逐步占据了皖北和鲁西南地区,并推进到豫东的商丘和周口地区。

这种文化的双向传播与交流在陶器等遗物上得到了具体呈现。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彩陶花纹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极为相似,同时大汶口人在吸收外来因素的过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彩陶艺术,如八角星、云雷纹等几何形纹样。

背壶是大汶口文化特有的水器,用于盛水或汲水。其设计巧妙,腹部一侧加工成扁平状,扩大与人体接触面积,既增加稳定性,又避免鼓腹对人体造成压迫。这种实用且舒适的设计,体现了大汶口文化的创新精神。

03

南博展览:近距离感受大汶口文化的魅力

南京博物院(南博)作为中国最早开展科学考古的学术机构之一,收藏了大量大汶口文化的珍贵文物。在“九十年春华秋实——南京博物院的珍藏”展览中,观众可以欣赏到来自大汶口文化的精美文物,如彩陶钵、玉器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大汶口文化的艺术成就,也揭示了其礼制文化的内涵。

专家建议,参观时可重点关注与礼制相关的展品,如玉钺、玉刀等礼器,以及体现棺椁制度的墓葬复原场景。这些文物和场景复原,能够帮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大汶口文化在中华礼制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大汶口文化作为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其独特的礼制习俗、图像文字以及珍贵文物器具,为研究中华文明提供了宝贵资料。通过发掘和研究,大汶口遗址不仅揭示了海岱地区史前文化谱系的清晰脉络,还展示了棺椁制度与礼器组合的初步形成,表明中华礼制可能在这一时期已经萌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