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D-二聚体水平与心血管健康新研究:倒U型关联揭示新机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D-二聚体水平与心血管健康新研究:倒U型关联揭示新机制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7
来源
1.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afd88160187f
2.
https://rs.yiigle.com/CN511693202205/1435257.htm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D-%E4%BA%8C%E8%81%9A%E4%BD%93
4.
http://www.cjn.org.cn/CN/10.3760/cma.j.cn441217-20230511-00514
5.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doi?DOI=10.12677/ACM.2022.126843
6.
https://rs.yiigle.com/cmaid/1473714
7.
https://www.g-medon.com/Item/65628.aspx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血浆D-二聚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之间倒U型关联的研究。该研究表明,较高和较低的RvD2水平均与ASCVD风险降低相关,形成倒U型关系。这一发现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01

研究背景与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中国最常见的疾病,占每年死亡人数的40%以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量的实验和转化证据表明,慢性低度炎症驱动ASCVD的每一个阶段,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发展到泡沫细胞的形成、斑块的形成、进展和破裂。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粘附分子和肿瘤坏死因子。他汀类药物在降低ASCVD风险方面的作用也支持了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的大部分有益作用可归因于血管炎症的减少,而非降脂作用。

据报道,在动物模型中溶解蛋白D2(RvD2)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保护作用。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的目的是在人群水平上研究血浆RvD2与ASCVD风险之间的前瞻性关联。

该研究对2633名年龄在35-60岁的社区居民进行了为期8年的随访。根据基线RvD2水平,研究人员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ASCVD结果的校正风险比和95%CI。采用介导分析评估了血清胆固醇指标对RvD2与ASCVD概率相关性的间接影响。

02

研究发现

随访期间共发现了284例ASCVD新发病例。lnRvD2与ASCVD呈倒U型关系,lnRvD2的阈值为3.87。低于阈值,lnRvD2每增加一个单位与ASCVD风险增加2.05倍相关(95%CI为1.13-3.74;P=0.019)。高于阈值,lnRvD2每增加一个单位与ASCVD风险降低36%相关(95%CI为0.51-0.80;P<0.001)。此外,当lnRvD2<3.87时,RvD2与ASCVD概率之间的关联部分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介导(15.81%),而当lnRvD2≥3.87时,由总胆固醇(30.23%)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13%)所介导。

03

D-二聚体的作用机制

D-二聚体(D-dimer或en D dimer)是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s),在血液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COVID-19感染相关的凝血障碍中的一种生物标记。它是含有纤维蛋白的两个D片段,通过交联连接,从而形成的蛋白质二聚体。凝血发生后,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和降解的D-二聚体被激活,因此D-二聚体被作为反映体内血浆高凝状态及纤溶系统激活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D-二聚体浓度可以通过血液检查确定,以帮助诊断血栓。自20世纪90年代推出以来,它已成为对疑似血栓性疾病(如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一项重要测试。虽阴性结果排除了血栓形成,但阳性结果尽管可以表明血栓形成,但不能排除其他潜在原因。因此,其主要用途是排除可能性较低的血栓栓塞性疾病。

D-二聚体水平被用作血液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与COVID-19 感染相关的凝血障碍的预测生物标志物。蛋白质增加四倍是COVID-19住院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D 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活化的因子作用下聚合、交联,再经纤溶酶降解后形成的一种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在多种疾病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应用广泛,如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后判断、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等。常用的D-二聚体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比浊法与胶体金法。

04

临床应用价值

在临床应用方面,D-二聚体已被广泛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然而,由于D-二聚体片段异质性较大,检测方法较多,不同检测试剂对其检测的结果不具可比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05

总结与展望

该研究首次在人群水平上揭示了血浆RvD2与ASCVD风险之间的倒U型关联,为进一步理解RvD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参考。然而,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相对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等。未来需要更大规模、更长期的前瞻性研究来验证这一发现,并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此外,D-二聚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不同检测方法和试剂的标准化问题、年龄和基础疾病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开发更准确、统一的检测方法;研究D-二聚体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联合应用;以及探索其在个体化医疗中的潜力。

总之,D-二聚体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其研究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相信D-二聚体将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