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醒是抑郁信号?专家教你如何应对
早醒是抑郁信号?专家教你如何应对
早醒可能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信号。江苏省抑郁症诊疗中心主任姚志剑指出,约50%的抑郁症首发症状为失眠,其中早醒尤其值得重视。如果经常出现比正常起床时间提前1到2个小时醒来,且持续两周以上,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是否患有抑郁症。
什么是早醒?如何区分病理性早醒和生理性早醒?
早醒是指比预期的起床时间提前醒来,且无法再次入睡。根据专家解释,如果醒来的时间比正常生物钟提早1-2小时,就可以称之为早醒。但并不是所有的早醒都是病理性的,需要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生理性早醒: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生物节律会逐渐提前,导致更早醒来。如果醒来后精神状态良好,不影响白天的工作和生活,这种早醒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病理性早醒:如果早醒影响了白天的精神状态,如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且持续两周以上,这可能是睡眠障碍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评估诊断。
早醒有哪些危害?
早醒不仅会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发现,早醒型失眠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最大风险因素。此外,长期的睡眠障碍还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情绪不稳定、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
如何应对早醒?
调整作息习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白天适当增加阳光照射,有利于天然褪黑素的积累。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改善睡眠质量。包括认知重建、行为激活、睡眠卫生和压力管理等。
光照治疗:通过接触特定强度和波长的光线,调整生物钟。建议在傍晚时分进行,持续30分钟,使用2500~10000亮度的光疗设备。
营养治疗: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晚餐过饱或过饿;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特别是在睡前。
专业治疗:如果自我调整无效,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必要时,医生会开具药物治疗或推荐其他专业疗法。
专家建议
专家提醒,任何睡眠障碍都应该及时发现并就医评估诊断,以得到科学的治疗。不要自行滥用助眠药物,用药前应咨询专业医生。
早醒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信号,及时关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如果发现自己有早醒的困扰,不妨从调整生活习惯开始,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