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盛开在岑参笔下的天山雪莲:高洁明净,亭亭独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盛开在岑参笔下的天山雪莲:高洁明净,亭亭独芳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341498708727906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优钵罗花歌》是一首以天山雪莲为题材的名作。诗中所描述的"优钵罗花",经现代学者研究证实就是天山雪莲。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天山雪莲的独特魅力,更寄托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中华文化的辉煌,从古代诗词中可窥见一斑。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凡此种种,都是中华文化的无价瑰宝。在这些璀璨的文化遗产中,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这种诗歌形式始于汉魏六朝,兴于盛唐而衰于晚唐,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边塞诗顺应时代而生,岑参、高适、王昌龄等大量边塞诗人的诗篇,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今仍被人们传颂。而天山雪莲,这株在武侠小说中被赋予"起死回生"的神奇仙草,也曾在穿越千年的诗歌世界里留下过娉婷身影,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与浪漫。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早年从兄就读,遍览史籍,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抱负,两度赴边,从军西域多年,后任嘉州刺史。作为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他诗作数量繁多,为唐代边塞诗的兴盛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岑参一生两次出塞,在第二次出塞时,得遇天山雪莲,留下名作《优钵罗花歌》。

优钵罗花歌
作者:岑参(唐)
白山南,赤山北。
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
叶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经现代学者研究,优钵罗花在汉语中的称谓就是天山雪莲。序中所记的"优钵罗",始见于佛经,为印度梵语的音译。即维吾尔的"塔克菜丽赛",哈萨克语的"霍加确甫",蒙古语的"查生令",汉语的"天山雪莲"。岑参也因对天山雪莲的详细描述而享有盛誉:"唐人中写西域、写'丝绸之路’、写天山南北的地理风俗及奇特物产如优钵罗花(即天山雪莲),没有人能超过岑参。"

另一方面,岑参《优钵罗花歌》中写到了"优钵罗"的产地,描述为:"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有学者认为,诗中白山在今哈密、吐鲁番以北一带的天山山脉,汉唐时期称之谓白山南。赤山为赤石山的简称,在今贪汗山西七十余里,贪汗山在吐鲁番西北百余里北。而《后汉书》中,天山多被称为"白山",如《班超传》和《窦融传》中的"白山"就是天山。故岑参所记载的"优钵罗"产地即在新疆,已成为普遍共识。这也印证了"优钵罗"即为天山雪莲的客观事实。

《优钵罗花歌》文意直白,读来铿锵悦耳,意蕴悠长。岑参在诗前做序,详细言明了作诗缘由:参尝读佛经,闻有优钵罗花,目所未见。天宝景申岁,参忝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领伊西北庭支度副使。自公多暇,乃刀府庭内,栽树种药,为山凿池。婆娑乎其间,足以寄傲。交河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状异于众草,势巃嵸如冠弁。嶷然上耸,生不傍引,攒花中折,骈叶外包,异香腾风,秀色媚景。因赏而叹曰,尔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价重,芙蓉誉高,惜哉!夫天地无私,阴阳无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适此花不遭小吏,终委诸山谷,亦何异怀才之士,未会明主,摈于林薮邪!因感而为歌。

在岑参眼中,天山雪莲"其状异于众草",然而却"僻在遐裔",不为人所知。以花喻人,岑参直言此花正如怀才之士不能得遇明主,只能委身偏远山泽,岂不"惜哉"!纵观岑参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优钵罗花歌》诗及序道尽了他的一生追求与际遇。

岑参祖上显赫,然世事变幻无常,因政治原因岑氏从此家道衰落。家门昔荣今衰的巨变,在岑参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有朝一日重振家门的心境也决定了岑参终其一生,都对仕途进阶汲汲以求。公元749年,岑参首次出塞,应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辟召,到安西幕府任职。公元754年,为了实现人生理想的岑参第二次远赴边塞,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流传千古的《优钵罗花歌》就写于公元756年。

岁月辗转,时光蹉跎,此时的岑参仍无法施展政治抱负,看着风姿卓绝的天山雪莲,他不禁感叹:雪莲高洁、明净、亭亭独芳,正如我洁身自好;雪莲出于深山,委于严霜,正如我怀才不遇,难以得志;雪莲远在边疆,无法献于君王,正如我远戍边塞,晋身无望!雪莲就是我,我就是雪莲啊!岑参也于叹息中低低叩问: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天地长养万物,难道地处偏僻就不生长了吗?难道无人欣赏就不流露芬芳了吗?整篇诗序之中,唯此句让人有所安慰,在自哀自怜中又流露出了一丝昂扬且不屈的意志。

岑参笔下的天山雪莲,实际生长在天山山脉雪线冰碛之上,面对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日照强烈的死亡之境,天山雪莲却能顽强生存,种子能在0℃发芽,幼苗能经受-21℃的严寒。她极具耐心,一般要生长3~8年才能完全盛开,天地能量,时间力量,终凝聚成这样一株稀世本草,拥有着无与伦比的药理作用。《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其地有天山,冬夏积雪,雪中有莲,以产天山峰顶者为第一,然不可得,山腰次之。能补阴益阳,老人阳绝者,浸酒服,能令八十者皆有子。此物产于极冷之地,乃阴极阳生故也。"天山雪莲"通"在能祛寒除湿、通经活血,令经络畅通,"补"在能温肾助阳、补阴益阳,令阴阳平衡,从古至今,世人梦寐以求,并盛誉其为"寒湿仙草"、"益寿仙草"、"百草之王"、"药中极品"。

回顾岑参一生,他始终未能摆脱怀才不得施展的忧郁底色,赴边从戎并未使他官场得意,但鲜活壮丽的边塞生活却成就了他在诗歌江湖中的历史地位。千年之前,一位多思的书生站在祖国西北边陲背手沉吟,遥望长安,身边那株迎风而舞的西域仙草仿佛就是他的化身;千年之后,这株西域仙草依旧矗立天山之巅俯瞰祖国大好河山,从遥远边疆走进中原大地,天山雪莲丝毫不逊色牡丹芙蓉之流,更因其独特生境与珍贵药效震撼世人。抬首再望,那位书生早已与他的化身在历史之河中熠熠生辉,令人钦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