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逾期率攀升至四年新高,银行多措并举应对风险
房贷逾期率攀升至四年新高,银行多措并举应对风险
2024年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个人不良贷款总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520.91亿元,同比新增607亿元。其中,邮储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更是突破1%,达到1.14%。面对房贷逾期率持续攀升的严峻形势,银行正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
银行积极应对房贷逾期风险
面对不断攀升的房贷逾期率,各大银行纷纷采取措施加强风险控制。工商银行表示,将严格客户资质准入,加强贷款真实性调查,防范多头共债风险。中国银行则表示,将加大不良资产化解力度,对不良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分类施策、重点突破。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还在积极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建设银行表示,将积极响应国家扩大消费战略,支持居民多元化消费融资需求,推动个人消费贷款稳定增长。农业银行则表示,将在个人贷款方面坚持服务民生,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包括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等。
房贷不良资产证券化提速
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房贷不良资产证券化成为重要途径。数据显示,2023年不良贷款证券化发行规模占信贷资产证券化全年发行规模的13%,同比上升46%;2024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至19%,较去年同期增长23.19%。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R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已发生显著变化。2022年仅在年初有3单RMBS产品发行,规模合计约245.41亿元;随后为配合国家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监管部门暂停了该类产品的发行。2023年RMBS发行规模已缩减至零,截至2023年底,RMBS产品存量规模约为4504亿元,较2022年底下降约57.83%。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面对当前形势,银行和监管机构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例如,2023年8月31日,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银行与借款人协商降低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居民负担,也有利于缓解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
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市场机构正在探讨新的方案,包括通过发行CB替代对公贷款证券化,以及由多家商业银行作为共同发起机构联合开展资产证券化等。然而,这些方案目前仍处于初步设想阶段,尚未实质贯彻执行。
总体来看,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银行正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应对房贷逾期风险。虽然当前形势严峻,但通过加强风险控制、推动业务转型和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银行有望逐步化解这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