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并入武汉,最新区划调整来了!
鄂州并入武汉,最新区划调整来了!
2020年10月,一则关于“鄂州并入武汉”的消息引发热议。武汉市发改委针对湖北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607号提案作出回复,其中提到“鄂州并入武汉属国家重大行政区划调整”。这一消息让“武鄂合并”话题再次登上热搜。
地理位置与交通联系
鄂州,是湖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紧邻武汉的东南。2002年,武汉城市圈的概念问世,又称武汉“1+8”城市圈,以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2007年12月14日,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此后,鄂州等“1+8”城市圈内城市和武汉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产业协同与科技创新
近年来,虽然武鄂合并尚无实质性突破,但是两地的同城化在不断推进。2019年1月,鄂州市委七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包括“武鄂协同发展”的“三城一化”的战略。同年 2 月,鄂州市委书记王立、鄂州市市长刘海军率队赴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共商两地产业等协同发展。彼时,王立称,鄂州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生态屏障,鄂州“要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融入武汉”。
交通一体化
2019年1月,鄂州市委七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包括“武鄂协同发展”的“三城一化”的战略。同年 2 月,鄂州市委书记王立、鄂州市市长刘海军率队赴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共商两地产业等协同发展。彼时,王立称,鄂州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生态屏障,鄂州“要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融入武汉”。
经济发展与城市竞争
近年来,国内各大中心城市竞争激烈,而“新一线”城市的比拼可谓胶着。2019年,武汉市GDP 162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7.4%。这个成绩,在内地城市排名第八。去年,排在武汉前面的是成都。成都的GDP是17012.65亿元,比武汉多出不到1000亿元;在武汉之后的是杭州。杭州的GDP是15373.05亿元,比武汉少近1000亿元。同年,鄂州GDP是1140.07亿元,增长7.8%。若有了鄂州助力,武汉GDP超过成都,应该是比较“稳”的。这样的话,武汉有望成为中西部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会城市(重庆作为直辖市除外)。
人口与城市规模
2019年,武汉市常住人口为1121.20万人, 而成都已达1658.10万人,杭州也已达1036万人,接近武汉。2019年末2020初,鄂州市常住人口105.97万人,人口规模并不大。因此,即使鄂州并入,短期内并不能为武汉带来很大的人口增量。鄂州不大,虽是地级市,却是县级市的人口规模。不过,鄂州也有其自身优势。
交通优势与区域发展
鄂州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市近年来在修建货运机场,颇受外界关注。“一路向东,直达顺丰。”近年来,这句广告词在武汉东湖高新区频频亮相。“顺丰”,即指由龙头物流企业——顺丰集团——和湖北省政府联合投资建设的鄂州机场。这将是亚洲第一个、世界第4个专用货运枢纽,预计2021年投用。该机场若和武汉天河机场协同发展,武汉将在全国成为继北京、上海、成都后第4个拥有双民用机场的城市。城市功能将得到极大提升,航空业短板将得到弥补。
产业布局与协同发展
此外,鄂州和位于武汉东部的光谷片区接壤,是承接其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武汉市龙头企业纷纷在鄂州葛店建立现代化制造基地。华为、长江存储、华星光电等一批高新企业在这里布局扎根,发展势头不错。武汉做大做强“光谷”,鄂州是天然后方基地。鄂州被称为武汉东扩的首选区域,有其充足理由。
政策背景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强省会”战略颇受关注,城市扩容似乎成为趋势,武汉扩容话题在此语境下并不显得突兀。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到,要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强化用地等要素保障,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和管辖范围,解决发展空间严重不足问题。省会城市扩容的最新例子是成都和长春。6月19日,四川下发《关于同意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的批复》,同意撤销新津县,并入成都,设立成都市新津区。同月,“吉林发布”称,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由四平市代管的县级公主岭市改由长春市代管。近几年,先后已有成都(代管简阳)、济南(合并莱芜)、长春(代管公主岭)调整了行政区划,多个省会实现了扩容。
结语
鄂州并入武汉也许还需要时间,但把武汉做大做强,提升其在中部地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已经成为共识。随着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推进,武鄂两地的融合必将进一步深化,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