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二战苏德战争,苏军为何重视师级作战单位?对俄乌冲突有何影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二战苏德战争,苏军为何重视师级作战单位?对俄乌冲突有何影响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7185708_121628667

二战苏德战争期间,苏军在1941年7月15日发布第1号作战指令,取消了军级作战单位和机械化军,加强了师旅级作战单元建设。这一调整对苏德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后来的俄乌冲突提供了借鉴。

二战苏德战争打响后,1941年7月15日,苏军发布第1号作战指令,取消了军级作战单位和机械化军,加强了师旅级作战单元建设。有人据此提出,苏军的这次编制调整对苏德战争有何重要意义?又对去年发生的俄乌冲突带来哪些重要影响呢?

提到俄乌冲突,坊间对俄军的表现并不满意,就算俄罗斯面临美国和西方的制裁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军事对比上碾压乌克兰是不成问题的。但俄乌冲突中,俄军为什么打得那么艰难呢?其中之一就是俄军的作战体制并不适应战场需要,比方说俄军2022年在边打边建中重新恢复旅改师的作战单元问题,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带来的结果。

那么,作为曾经横扫欧洲的苏联红军,从什么时候开始把师旅作战单元作为战场重要作战力量的呢?这个问题还要从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说起。

苏德战争打响后,仅半个月时间,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部就发现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苏军的指挥体制重叠繁琐问题。在莫斯科既有国防委员会又有军事统帅部,斯大林是最高领导人,却不能直接指挥部队,而在基层更因指挥机关复杂,通信又不方便,导致很多命令还没有传达到前线之前,德军的坦克已经开到了营房。

在多个集团军被德军围歼的惨痛教训后,斯大林痛定思痛,终于在1941年7月15日下达了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第1号作战指令。不过,这个命令并不是向德军发动进攻的,而是对苏军指挥体制进行编制和指挥上的重大调整。

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出版的《苏联地面部队军备和组织的发展》一书中,关于第1号作战指令有三个重要指标,一个是巩固和加强政工干部的绝对权威,这是打赢卫国战争和确保军令畅通的重要保证;一个是取消军一级的指挥层次,集团军首长直接指挥师旅战斗群,而各个作战师也按照战场需要精兵简政,各司其职各领任务;再一个就是取消机械化军编制,多数摩托化师改为步兵师。

那么,苏军统帅部为什么在战争打得极其惨烈的情况下,突然变更指挥部署,这不是自乱阵脚吗?其实不然,如果继续按战前的指挥体制,斯大林的一道命令传达到团级作战单元,起码要一天甚至更长,7月上旬斯大林将国防委员会和军事统帅部合二为一,组建了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他是最高指挥官,而铁木辛哥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都作为统帅部代表沉到基层指挥作战,避免了政出多门和通信不畅的问题再次发生。

而之所以取消军级单位和机械化军,主要是当时军级单元指挥结构重叠,取不到什么作用。拿机械化军来说,1940年首长机关演习以后,会议通过了组建20个机械化军的文件,但战争打响后实际投入作战的仅有9个,其它机械化军基本上都是有编无实,摩托化师和步兵师差不多。

当然,重视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一直是苏联红军的创举,1号作战指令再次重申,更是把执行命令和战场纪律上升到不可逾越的高度。

不过,经过这次调整,德军突然发现前线情况突然变得复杂起来,1941年8月11日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日记中写道,原以为苏军成建制师只有200多个,结果战场发现光带有正式番号的作战师就多达360多个,还不包括源源后补上来的预备部队和工人志愿师。

而让古德里安等装甲指挥员大惑不解的是,明明在明斯克打得非常顺利的钳形攻势,到进攻斯摩棱斯克时变得不那么灵了,原因是苏军在7月中下旬根据1号作战指令变更了炮兵的防御部署,由集团军式的炮兵平铺防线调整为以炮兵师和炮兵旅为集中单元的重点防御,这样调整就是集中了苏军的炮火优势,在德军装甲部队经过的道路两侧实施强有力的打击,更重要的是,取消军级体制,重视师旅建设,让苏军在1942年向坦克集团军和近卫集团军过渡打下了坚实基础。

那么,2022年发生的俄乌冲突,俄罗斯的旅改师方案又是怎么出台的呢?这个也要从苏联的卫国战争说起,1945年苏军250万大军分三路挺进柏林,其中大部分都是身经百战的作战师和独立旅,甚至80万苏联游击队员都加入到不同的作战师,到战争结束,苏联红军的地面进攻部队已经让世人生畏,不可阻挡了。仅装甲坦克和火炮的数量都远远高于其它任何国家。

但这种军事优势随着冷战和前苏联的解体,1981年苏联的陆军优势到1991年的大规模裁军,俄罗斯仅保留了24个师的装甲部队,军事力量瞬间下滑,但这种布局远远没有结束。由于受西方师改旅的影响,2009年,俄罗斯启动了师改旅的进程,把陆军20多个坦克师、步兵师,改为了40多个战斗旅。其中,一个坦克旅装备3200多人,一个步兵旅装备4800多人,但师改旅之后,作战单元中的重装备数量明显减少。也是从这时开始,苏联的装甲洪流一去不复返了,代之以小规模的远程打击和高科技部队。

这种弊端到2022年俄乌冲突打响后迅速体现出来,最根本的表现就是俄军攻不上守不住,一些重要据点还要依赖瓦格纳雇佣军占领,苏联红军的雄风早已荡然无存。

实际上,俄军提出重新恢复师级作战指挥体制,并不是卫国战争的打法非要适应现代作战,而是俄乌冲突给俄军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讲,俄乌冲突打了一年,对世界各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上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包括后来的阿富汗战争,美军也好前苏军也好,没有一场战争像俄乌冲突这样提出了新的课题。就交战双方来说,基本上把二战的库底子都拿了出来,什么样的装备能作战就用什么样的装备,除了通信手段上了星链终端外,已经没有了前方后方概念,什么机器人无人机都走上战场,对俄军的旅改师来说,恐怕师一级的作战单元比旅团更容易集中火力,也更容易形成战场优势,而对世界各军来说,不仅仅是当旁观者,不管指挥体制怎么调整,能适应打赢需要的才是最成功的。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