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真的能缓解抑郁和焦虑吗?
多喝水真的能缓解抑郁和焦虑吗?
最近的研究发现,多喝水不仅能保持身体健康,还能有效预防和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据《Theconversation》报导指出,“水”对我们心理健康有强烈影响,轻度脱水会导致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加。
水分摄入不足的危害
人体大约60%-70%由水分组成,大脑更是含有高达75%的水分。当身体缺水时,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大脑功能。研究表明,即使只是轻微的脱水(体重减少1%-2%),也会导致以下问题:
- 注意力下降
- 记忆力减退
- 反应迟钝
- 头痛
- 情绪不稳定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脱水的风险更高。儿童由于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更容易出现脱水;而老年人则因为口渴感减弱,往往无法及时补充水分。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绪状态。
水分摄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多项科学研究证实了水分摄入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
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平时饮水量较少的人如果增加水分摄入,情绪会明显改善,疲劳感和困惑感降低。相反,习惯大量饮水的人如果减少饮水量,会出现口渴指数升高、冷静感和满足感降低等负面情绪。
2018年的一项大型研究显示,每天饮用超过5杯水的人,焦虑和抑郁的风险显著降低。而每天饮水不足2杯的人,焦虑和抑郁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倍。
科学解释
为什么水分摄入会影响心理健康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大脑能量供应:大脑需要充足的水分来制造能量。脱水会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导致大脑运转变慢,无法正常工作。
神经递质代谢:水参与大脑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包括核黄素、镁、钴胺素等,这些物质对神经细胞功能至关重要。缺水会影响这些物质的代谢,进而影响情绪调节。
压力激素调节:脱水会增加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这是一种与压力相关的激素。高水平的去甲肾上腺素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这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
血清素生产:脱水还会干扰血清素的生产,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情绪调节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脱水会导致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升高,与多种精神障碍有关。
如何通过喝水改善心理健康
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天至少补充1500毫升水分。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饮水建议:
定时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为口渴已经是身体缺水的信号。建议每隔一小时喝一杯水,特别是在工作或学习时,有助于保持大脑清醒。
关键时间点:
- 早晨起床后:经过一夜睡眠,身体处于缺水状态,此时补充水分有助于唤醒身体,提高新陈代谢。
- 饭前30分钟:适量饮水可以防止暴饮暴食,帮助控制体重。
- 午后:适量饮水可以防止下午疲劳,保持工作效率。
选择合适的水源:避免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和加工水,选择纯净水或过滤水更健康。
使用饮水提醒工具:可以使用饮水APP或智能水杯来帮助管理饮水量,让饮水习惯更加科学有趣。
注意事项
虽然多喝水对心理健康有益,但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适量饮水:过量饮水会增加肾脏负担,建议根据自身活动量和身体状况调整饮水量。
- 避免脱水:在高温环境下或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
- 专业建议:如果正在经历严重的抑郁或焦虑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不要单纯依赖喝水来解决问题。
总之,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通过科学饮水,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缓解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但同时也要记住,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议题,需要综合多种因素来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