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家庭暴力,共建和谐家园
预防家庭暴力,共建和谐家园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遭受过身体或性暴力。家庭暴力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还会影响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预防家庭暴力,营造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是每个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识别家庭暴力的早期征兆
家庭暴力往往不是一夜之间爆发的,而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识别早期征兆,有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警信号:
- 明显的不安或激动
- 沉默寡言且无反应
- 避免某些人或在他们面前感到害怕、紧张或胆怯
- 行为异常,如摇晃、咬或吸吮
- 最后一刻取消计划
- 为伴侣的伤人言论或行为找借口
- 当伴侣在场时变得更安静
- 过于道歉
- 看起来更加犹豫不决和缺乏自信
- 总是感觉时间紧迫
- 不断检查手机/伴侣总是不断检查你的行踪
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可能暗藏风险。例如,一位母亲发现女儿最近总是借口生病不去上学,晚上也常常失眠,经过耐心沟通才发现,原来是继父经常在酒后对女儿进行言语威胁和恐吓。
预防家庭暴力的具体方法
预防胜于治疗。以下是一些经过专家验证的有效预防措施:
建立正确的预防观念:通过家庭及学校教育,建立非暴力处理冲突的原则。
及早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家人之间因各种问题无法解决而发生冲突,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社工服务,学习其他沟通或应对冲突的方法。
制止暴力伤害持续扩大:当暴力发生时,不管是当事人或其他身旁的家人、朋友或邻居,都应该立即帮忙拨打110报警,由警察介入,以避免发生更严重的暴力伤害。
建立暴力“零容忍”的社区意识:通过预防推广教育,将暴力“零容忍”的观念扎根社区,不仅个人不使用暴力,对于发生在周围的家庭暴力也不姑息、不容忍,并落实社区通报,建立无暴力的幸福社区。
关注情绪变化:当对方开始恐吓、威胁、作势打人,或要摔东西时,要提高警觉,这可能是暴力行为爆发的前兆。
及时解决小问题: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要让情绪累积,否则容易一发不可收拾。
避免激化矛盾:不要在吵架时激怒对方,防止对方产生伤害性的行为。
保持尊重:体谅家人的感受,避免在言语上使用负面词汇伤害家人。
倡导性别平等:实践两性平等,建立家庭成员间平权的观念。
建立邻里支持网络:和左邻右舍建立良好的关系,必要时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
建立健康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和睦的家庭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一个充满纷争的家庭关系,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多的压力。
建立健康家庭关系的关键在于:
平等相处: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以平等、民主、尊重、合作的方式相处,成员之间才能更好地交流。
积极共情:理解家庭成员的情感和情绪,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它都是合理的。当负面情绪出现时,父母需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疏导,帮助他们摆脱情绪的影响,学会控制情绪。
增加互动:家庭成员都应积极参与到家庭互动中去,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比如体育运动、看电影、手工DIY等。频繁的互动交流可以有效地维护家庭和谐关系。
正确处理矛盾:当父母发生矛盾时,应该采取积极的沟通来解决。通过观察父母沟通交流的过程,可以提高孩子的心智水平。如果矛盾无法调和,如离婚等情况,父母应该首先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理解“离婚”的含义,同时又不失去安全感。
家庭应成为孩子学习与成长最温暖的港湾,而非父母肆意争吵的角斗场。生活在和谐相处的家庭中,孩子才能更加自信、乐观,才能获得更好的人生。
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家庭暴力,营造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在爱与尊重中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