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造业总工会:八成工人忧虑外劳政策影响就业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八成工人忧虑外劳政策影响就业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近期发布2024-2025年度建造业工人薪酬报告,其中一项调查结果引发广泛关注:超过八成受訪者认为输入外劳政策导致本地工人失业及薪酬下降。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基层工人的普遍忧虑,也折射出香港建筑业正面临的深层次挑战。
就业困境:私人工程量减少,工人开不足
报告显示,当前香港建造业正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在2024年8月至9月期间,总工会向会员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效回收的2005份问卷中,三成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开不足,超过七成的受訪者认为今年的就业情况比去年差。更令人担忧的是,超过一半的受訪者表示过去一年自己的薪酬"无加无减"。
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整体经济环境的低迷。由于银行贷款态度审慎,地产发展商对新项目的开展意欲降低,导致私人工程量骤减。特别是前期工种的工人,已经逐渐出现开工不足的情况。此外,建造业界长期存在的"多层分判"和"价低者得"陋习,也容易引发权益纠纷,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困境。
政策调整:暂停外劳配额,保障本地就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香港特区政府已采取行动。发展局于2024年9月宣布,暂停新一轮建造业外劳配额审批。这一决定得到了工联会等工会组织的欢迎和支持。工联会权益委员会表示,这一举措体现了政府对本地工人权益的重视,值得肯定。
然而,暂停外劳配额只是权宜之计。长远来看,如何平衡外劳输入与本地就业,仍是政府需要深思的问题。工联会建议,政府应继续检视不同行业的人力供求情况,及时调整输入外劳政策,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
工会建议:多管齐下,共渡时艰
面对当前的挑战,香港建造业总工会提出了多项具体建议:
- 有序推出工务工程及加快旧区重建、维修保养项目,短期创造更多职位给本地工人
- 密切关注本地劳动市场情况,适时检讨外劳政策对本地工人就业的影响
- 推动业界订立"标准合约"制度,减少"大细粮"陋习,保障工友权益
- 简化工程审批流程,设立明确的审批时限,提升审批速度和透明度
- 增拨资源做好职业培训工作,提升培训水平,鼓励工人学习新技术
- 审视及改善现有劳工法例及职安健条例,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和劳工权益保障
这些建议旨在从多个层面缓解当前的就业困境,既着眼于短期的就业创造,也注重长期的行业健康发展。
行业前景:审慎乐观,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但业界对长远发展仍持审慎乐观态度。香港建造商会的调查显示,虽然受访者对短期(1-2年)及中期(2-5年)的前景信心较弱,但对于5年以上的长期发展,仍保持乐观预期。
为应对短期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建造商会建议优化"建造业输入劳工计划",包括缩短签证批核时间、增加政策弹性等。同时,商会也强调了加强本地劳动力培训的重要性,呼吁政府提供更多资源支持青年人才进入建筑业。
结语:共克时艰,共创未来
当前,香港建造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私人工程量的减少,给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调整和业界的积极应对,也为行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了契机。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政府、业界和工人三方需要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正如香港建造业总工会所呼吁的那样,各方应以积极求变的态度,将当前的困境转化为推动行业长远发展的机遇,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建筑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