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元宵诗词,惊艳朋友圈!
辛弃疾元宵诗词,惊艳朋友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描写元宵节的经典之作。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火树银花不夜天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词的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元宵夜景。东风吹拂下,千树繁花绽放,如同被风吹落的星星,化作一场璀璨的雨。这里的“花”指的是花灯,“星如雨”则是形容烟花的美丽景象。辛弃疾用“花千树”和“星如雨”两个意象,将元宵夜的灯火辉煌描绘得淋漓尽致。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这几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的多重感官描写,将元宵夜的繁华景象展现得栩栩如生。
众里寻他千百度
下阕的视角从整体转向局部,从热闹转向安静,从外在转向内心。“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里的“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元宵夜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整首词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流传最广的名句。词人在人群中千百次地寻找那个意中人,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不经意间一回头,却发现那人就在灯火零落的地方。这种从失望到惊喜的情感转折,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珍贵。
灯火阑珊处的深意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不仅是词人所寻找的意中人,更是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在整首词中,词人通过对比手法,将热闹的元宵夜与安静的灯火阑珊处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对理想和爱情的执着追求。正如梁启超所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体现了词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用经典传递祝福
在元宵节这个充满团圆和喜庆的节日里,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来表达祝福,无疑是最具文化韵味的方式。这首词不仅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更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爱情的追求。无论是分享到朋友圈,还是作为祝福语送给亲朋好友,都能展现出你独特的文化品味。
在这个元宵节,让我们一起品味辛弃疾笔下的元宵夜,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浪漫与美好。愿每个人都能在灯火辉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