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古镇:打卡放生桥和北大街!
朱家角古镇:打卡放生桥和北大街!
上海,这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竟然藏着一个宛如明信片般的古镇——朱家角。这里不仅免费开放,更是可以乘坐地铁轻松抵达,成为都市人周末小憩的绝佳去处。
放生桥:上海第一古桥的传奇
放生桥,这座被誉为“上海第一古桥”的五孔石拱桥,是朱家角古镇的标志性景点。它横跨于漕港河上,连结朱家角景区的南北两部分。放生桥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大、最长的五孔石拱桥,站在高高的桥拱顶端环望四周,欣赏白墙黛瓦的大片房屋、桥下往来的木船,古镇全貌尽收眼底,是取景摄影的绝佳位置。夕阳西下时,在桥上赏夕阳,或在河边拍摄夕阳下的放生桥,都很有意境。
放生桥始建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的性潮和尚用自己十五年化缘得来的积蓄捐建了这座石拱桥,并且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会组织僧人和香客到桥下举行“水生动物”放生大会,这种习俗一直被传承至今。不过现在桥头常有兜售小鱼或和乌龟让游客去“体验”放生的商贩,显得很商业化。如今看到的放生桥是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建而成。整座石桥气势雄伟,桥上有龙门石,镌盘龙八条,形象逼真。桥顶有四只仰头张嘴的迎客石狮,憨态可掬。中间有竹节望柱,桥面中央镶嵌雕花石板。桥东建有碑亭,逛累了可在此小憩,临水筑有石驳,为舟楫停泊所用。
关于放生桥的建造,流传着多个动人的传说。其中一个故事讲述了性潮和尚为纪念母亲的养育之恩,发愿建桥。他花了整整十五年时间化缘,终于圆了造桥之梦。另一个传说是性潮和尚在建桥过程中得到神仙的帮助,解决了建桥的技术难题。这些传说为放生桥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力量。
北大街:上海明清第一街的繁华
北大街,被誉为“上海明清第一街”,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街道不宽,仅3-4米,沿河而建呈“S”形,蜿蜒曲折,给人一种幽深莫测的感觉。街道两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充满了古朴典雅的气息。这里曾是古镇最繁华的商业街,过去号称“长街三里,店铺千家”。如今,虽然大多数店铺已被纪念品商店取代,但仍保留着“涵大隆酱园”、“江南第一茶楼”等百年老字号,见证着古镇昔日的繁华。
漫步在北大街上,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各种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应有尽有。这里不仅是购物的天堂,更是体验古镇生活的好去处。你可以坐在茶楼里,品一杯香茗,听一段评弹,感受江南水乡的慢生活;也可以在街边的小店里,挑选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作为旅行的纪念。
实用攻略:如何玩转朱家角古镇
交通指南
- 地铁:乘坐地铁17号线至朱家角站,从1号出口步行约1.5公里即可到达古镇;也可以从5号出口乘坐1510路旅游专线。
- 自驾:导航至朱家角古镇1号口或2号口,两个入口都有停车场,停车费为20元/天。
- 游船:从地铁站乘船进入古镇,沿途可欣赏古镇风光。
美食推荐
- 朱家角古镇美食:上海人的童年美食少不了朱家角的身影,阿婆肉粽、酱菜、扎肉、螺丝、酒酿、绿豆糕等,银杏树阿婆粽、渔水之家柴火菜饭、涵大隆酱园等都不可错过。
- 吴字坊臭豆腐:外皮炸得金黄酥脆,内里绵软多汁,再配上甜面酱和辣酱,味道绝美。
- 阿婆粽:本地阿婆用祖传手艺和独有的配料包制,肉粽肥而不腻,甜粽豆香清甜。
- 扎肉:选用上好的带皮肉,用粽叶捆绑好放在卤水里细火慢熬,每一口都是粽香和肉香的完美结合。
- 白丝鱼:清蒸白丝鱼保持了鱼的原汁原味,肉质细嫩,让人一尝难忘。
- 海棠糕:因糕形似海棠花而得名,仅以面粉、老酵、豆沙和净猪板油作为材料,紫酱红的颜色,香甜绵软,内馅中的那一口猪油更是将海棠糕的美味提升了一个层次。
住宿推荐
古镇周边有多家特色民宿可供选择,如:
- 朱家角雅韵居客栈:位于古镇中心,环境优雅,价格适中。
- 玲珑别院:具有中式风格,适合家庭入住。
- 璞月·空间民宿:江景房视野开阔,适合追求品质的游客。
最佳游览路线
朱家角古镇1号口→课植园→和心园→放生桥→泰安桥→圆津禅院→北大街→廊桥→朱家角城隍庙→朱家角大清邮局
游玩小贴士
- 最佳游览时间:建议选择工作日或非节假日前往,避免人流高峰。
- 拍照建议:早上8点前和傍晚时分是拍照的黄金时段,光线柔和,景色优美。
- 注意事项:部分景点可能因修缮等原因临时关闭,请提前查询相关信息。
朱家角古镇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活着的古镇。这里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生活,街角的盆栽、屋顶的炊烟、阳台晾晒的衣物,都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难怪连外国游客都对这里情有独钟,纷纷前来体验这独特的东方魅力。
这个周末,不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朱家角古镇感受那份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