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溉古镇和白沙古镇:重庆文化遗产守护者
松溉古镇和白沙古镇:重庆文化遗产守护者
近日,重庆市在松溉古镇和白沙古镇分别设立了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教育基地,这是重庆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创新举措。这两个古镇不仅是第四批和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松溉古镇:千年文化积淀
松溉古镇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因境内松子山、溉水而得名,历史上曾两度置县。作为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松溉古镇拥有“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的美誉。古镇规模宏大,核心保护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涵盖26条纵横交错的古街巷,青石板老街蜿蜒约10华里,长江岸线长约8公里。
古镇内保存完好的巴渝四合院、吊脚楼多达20余处,是西南地区体量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群之一。古镇内现存13家祠堂,包括罗府宗祠、樊家祠堂等,明清时期曾拥有完整的“九宫十八庙”体系,目前仍保留玉皇观、魁星阁、紫云宫等宫观庙宇。南宋经学大师陈鹏飞曾在此设馆教学,中科院院士陈文贵、周恩来外科手术专家陈文镜等名人皆出生于此。
白沙古镇:文化荟萃之地
白沙古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是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拥有38条古街巷,现存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6个市级非遗项目。古镇内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吊脚楼、四合院等古建筑,展现了浓郁的巴渝文化特色。古镇历史上是重要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贸易繁荣,曾是川南渝西地区的经济重镇。
司法保护:为文化遗产筑起法治屏障
重庆市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松溉古镇)基地由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及永川区人民法院共同发起设立,是重庆首个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司法保护基地。基地选址的松溉古镇是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有明清建筑群、罗家祠堂、飞龙洞摩崖石刻等文物遗址,具有极高的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意义。
江津区历史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白沙古镇)基地由江津区人民法院和白沙镇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设立,是江津首个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司法保护基地。基地的设立能够更好地发挥司法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示范效应作用,对于加强法治宣传、增强社会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设立司法保护基地的具体措施包括:
- 建立巡回审判站,定期开展环境资源案件审理
- 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邀请川剧协会表演者与工作人员一起通过非遗展演、教学互动、问答等方式,向群众普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
- 组织法治讲座和培训,提升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法治意识
- 加强与文旅部门的协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相融合
重庆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展望
重庆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持续发力,万盛经开区公布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进一步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同时,重庆多地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设立司法保护基地、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等方式,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设立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基地,不仅为古镇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也推动了川剧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创新举措,为重庆乃至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