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康熙怒斩吴良辅,真的是因为他与自己生母有着特殊的关系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康熙怒斩吴良辅,真的是因为他与自己生母有着特殊的关系么?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IU9KUCT305566Z40.html

康熙皇帝登基后处死太监吴良辅的历史事件,一直是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在众多影视作品中,这一事件常被演绎为康熙生母佟佳氏与吴良辅之间存在特殊关系所致。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将为您揭示这段历史的真相。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康熙皇帝登基之后,怒斩顺治皇帝时期非常得宠的大太监吴良辅,其实与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并无关系。

在不少影视作品中,都表现了康熙皇帝的生母佟佳氏与顺治皇帝宠信的太监吴良辅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而这并没有历史依据。

实际上,之所以影视作品或者一些野史秘闻中会有这样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当年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与“假官宦”嫪毐之间关系的影响。秦始皇嬴政登基的时候,其母赵姬是非常的年轻。于是年纪轻轻就守寡的赵姬让嫪毐成为了自己的“男宠”,并且还生下了孩子,而在嫪毐的蛊惑下,赵姬甚至有了想要扶正他与嫪毐所生孩子的想法,嫪毐也有了谋反的想法与举动。这便触动了秦始皇的底线,最终秦始皇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杀掉了嫪毐。

秦始皇与康熙同样是少年登基,同样是开创了一代盛世基业,同样是一生纵横,征战无数,于是,也就非常惯性的将二人的母亲的行为做了联系与参照。所以,这才有了康熙的生母佟佳氏与宦官吴良辅不正当关系的传闻,也正是因为如此,引得康熙皇帝怒斩吴良辅。

然而,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且不说顺治皇帝在位的时候,作为自己的近侍,不可能给予吴良辅与后妃太多接触的机会,而在顺治皇帝去世后,吴良辅也非常迅速的被除掉,也不可能有过多与佟佳氏发展关系的可能,况且这个时候的吴良辅还在代替顺治皇帝出家,根本不在宫中,这一点后面会讲到。而就当时清朝的政治体制而言,太监将势力染指到摆弄后妃,在明清这样皇权高度集中的政治统治下俨然是不可能的。

当然,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此时的康熙皇帝只有八岁,手中并没有权力,当时的权力掌握在孝庄太后以及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位辅政大臣手中。而事实上,吴良辅的死去世也是孝庄太后与四位辅政大臣下的命令。

所以,说吴良辅的死是因为其与康熙生母佟佳氏非比寻常的关系,是并无此事,况且,说是康熙皇帝下令处死的吴良辅,更是无稽之谈。

吴良辅被处死,归根结底还是各方势力间的权力斗争。

吴良辅的上位与多尔衮的专政有着非常密切而又直接的关系。

清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顺治皇帝登上皇位。在此之后,多尔衮作为辅政大臣,不断排除异己,长期把持朝政,成为了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而他也是强迫顺治皇帝先后加封他为“皇叔父摄政王”以及“皇父摄政王”,权势极度显赫。

而多尔衮在长期专政的同时,对于顺治皇帝也进行了极大的束缚和限制,包括对他的教育上,能力与眼界发展上,以及他与孝庄太后的母子感情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于是顺治皇帝对于身边的近侍和宦官产生了极度的依赖于好感,吴良辅也就是借助这样的机会成功上位。

而吴良辅在顺治朝时期所做的影响最大的事情,便是仿照明朝的制度,改内务府为“十三衙门”。

看过清宫剧的朋友对于内务府并不陌生,这是自清朝在关外时期就已经设定,掌管宫廷事务的重要衙门,其首领即内务府总管,更是只能由满洲人,并且是皇帝的亲信才能担任的。

而根据吴良辅的提议,应该仿照明朝时期的“二十四衙门”制度,建立“十三衙门”,即司礼监、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宣徽院)、尚衣监、尚膳监、尚宝监(尚宝司)、司设监、尚方监(尚方院)、惜薪司、钟鼓司(礼仪监、礼仪院)、兵杖局、织染局(经局),全权代替内务府。更为重要的是,“十三衙门”的主管皆为宦官,这样的安排使得清朝又回到了明朝时期宦官参与政事,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也开始进行了渗透。

至此,清朝初年最大的宦官集团“内廷十三衙”,就此形成,围绕着其所进行的权力斗争与冲突也是愈演愈烈,吴良辅无疑是宦官集团的重要核心与杰出代表。

然而,就在顺治十七年(1660年),这一切都发生了重要转折。

就在这一年底,顺治皇帝最为宠爱的妃子董鄂妃生病去世了,顺治皇帝极为悲痛,不仅放下全部国政为董鄂妃祭奠,更是就此看破红尘,想要剃度出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