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行星来袭?别慌!阿波菲斯教你如何淡定应对
新小行星来袭?别慌!阿波菲斯教你如何淡定应对
2024年12月27日,一颗直径约100米的小行星——2024 YR4,被智利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警报系统首次探测到。这颗小行星的出现,让全球再次聚焦近地天体的威胁。
从1%到2.3%:不断升级的撞击风险
这颗小行星的轨道比较奇特,绕太阳一圈需要4个地球年。其近日点在地球轨道以内,远日点在地球轨道以外且接近木星,因此在从外向内运行的过程中会穿越地球轨道,穿越周期大约是4年一次。科学家们分析,2024 YR4或在2032年12月22日在距地球约127699公里处掠过。
这颗小行星的发现引发了全球关注。欧洲航天局最初估计其撞击地球的概率为1%,随后这一概率升至1.6%,而最新评估更是显示这一概率已达到2.3%。虽然这一概率仍然较低,但考虑到其巨大的体积和潜在破坏力,联合国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以协调全球力量应对可能的威胁。
联合国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
《行星安全协议》是联合国于2023年通过的一项国际条约,旨在应对小行星、彗星等近地天体的潜在威胁。该协议的核心内容包括建立全球监测网络、制定紧急响应计划、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等。此次针对2024 YR4的行动是该协议首次正式启动,标志着人类在行星防御领域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操作。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参与其中,共同监测2024 YR4的轨道变化,并评估其撞击风险。在应对小行星威胁的技术手段中,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案:动能撞击和引力拖曳。动能撞击是指通过发射高速飞行器撞击小行星,改变其轨道;引力拖曳则是利用飞行器的引力场,逐步改变小行星的运动轨迹。针对2024 YR4,科学家们倾向于采用动能撞击方案,因为其轨道接近地球的时间较短,引力拖曳的效果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显现。
科学监测与公众教育:双重保障
美国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已联合启动了一项名为“守护者计划”的任务,计划发射一枚高速撞击器,尝试改变2024 YR4的轨道。除了技术手段,公众教育和心理准备也是应对小行星威胁的重要环节。联合国通过《行星安全协议》框架,向全球公众普及小行星相关知识,解释撞击风险的评估方法,并呼吁公众保持冷静。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近地小行星的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人类已经成功预警了4次小行星撞击事件。这些成功案例得益于全球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长期致力于近地小行星的监测预警方法研究和业务化运行能力提升,并积极论证下一代近地天体监测预警网建设,开展威胁预警、进入过程监测以及陨落物分析等全链研究,系统性提高我国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能力。
历史上的小行星撞击事件
历史上,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屡见不鲜。最著名的是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了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物种因此消失。近年来,也有几次较为严重的小行星撞击事件:
- 通古斯事件:1908年6月30日,一颗直径50-70米的小行星或彗星碎片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上空爆炸,能量相当于1000万-1500万吨TNT炸药,摧毁了约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
- 车里雅宾斯克事件:2013年2月15日,一颗直径约20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爆炸,能量相当于40万-50万吨TNT,造成1500多人受伤,主要由玻璃碎片击伤。
以科学态度应对潜在威胁
面对2024 YR4的潜在威胁,专家们强调,公众无需过度恐慌。根据欧洲航天局行星防御协调员胡安·路易斯·卡诺的说法,尽管撞击概率已升至2.3%,但这也意味着这颗小行星最终不会撞上地球的概率是97.7%。卡诺强调,现在需要特别注意利用尽可能多的资源来观测这个天体,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它的轨道和物理特性。
科学家们计划在未来几年继续跟踪和观察2024 YR4小行星。通过更精确的观测,科学家们将能够更好地推测这颗小行星的大小和轨道。例如,通过雷达观测可以进一步确认小行星的尺寸。此外,科学家们也在研究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方法,以应对可能的撞击威胁。
阿波菲斯的启示
回看阿波菲斯的经历,我们或许能获得一些启示。阿波菲斯小行星(99942 Apophis)是一颗近地小行星,因其潜在的撞击风险而备受关注。阿波菲斯直径约370米,若撞击地球,将释放相当于数万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造成局部地区毁灭性打击。如果撞击海洋,会引发超大规模海啸,波及沿海城市并导致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撞击产生的尘埃和碎片进入大气层后,可能遮挡阳光,引发“核冬天”效应,对全球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造成长期破坏。
幸运的是,通过持续的观测和数据分析,科学家们最终将阿波菲斯的撞击概率降为零。这一经历告诉我们,面对小行星威胁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科学家们能够更精确地计算轨道,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恐慌。
对于新发现的小行星2024 YR4,我们同样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不必过分担忧。正如专家所说,到2028年新的观测窗口到来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判断它撞击地球的概率。届时,联合国会再组织讨论,决定要不要设计防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