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戚继光抗倭故事里的莆田大过年习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戚继光抗倭故事里的莆田大过年习俗

“做大岁”是福建省莆田市独特的传统节日习俗,这一风俗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抗倭历史,蕴含深厚的文化与民族精神。

01

历史渊源

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侵犯福建,攻陷兴化府城(今莆田),烧杀抢掠长达两个月,造成巨大灾难。次年正月,戚继光率军击败倭寇,百姓于二月初返回家园,在二月初四补过春节以示纪念。为方便农事安排,后来改在正月初四或初五“做大岁”。

02

戚继光与“做大岁”

戚继光在莆田抗倭的历史是“做大岁”习俗形成的关键。据《明史》记载,戚继光在福建抗倭期间,曾多次率军解救被围城池,其中就包括兴化府城。戚继光的军队在莆田地区的胜利,不仅解救了被围困的百姓,也重创了倭寇势力,为莆田地区的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03

习俗内涵

“做大岁”不仅是对惨痛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抗倭英雄的缅怀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它体现了团结、抗争与教育的意义,成为莆仙地区独特而重要的文化象征。

04

当代影响

如今,“做大岁”仍是莆田人的重要节日,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千里迢迢回家团聚,共同延续这份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这一习俗不仅在莆田全境流行,还影响到周边使用莆仙方言的福清、泉港等地,仙游县则在正月初五庆祝。

05

文化价值

“做大岁”作为一项独特的民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情感。它不仅是莆田人民对抗倭历史的记忆,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这一习俗在当代的传承,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这一习俗在当代的传承,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正如学者所言:“‘做大岁’是莆田人民对抗倭历史的集体记忆,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将继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