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商纣王与妲己:从甲骨文到文学的真相探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商纣王与妲己:从甲骨文到文学的真相探寻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A%A3%E7%8E%8B/24152059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BKAFLSP05532A45.html
3.
https://www.sohu.com/a/383818005_120612136
4.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012739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128660760404568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6%B2%E5%B7%B1/6941
7.
https://www.sohu.com/a/809145591_121629631
8.
http://cul.china.com.cn/2023-06/09/content_42403257.htm
9.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F2SBNN90517P7VJ.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6%B2%E5%B7%B1
11.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ancient-china-shang-woman-daji/

在《封神演义》这部明代神魔小说中,商纣王被描绘成一个残暴无道、荒淫昏庸的暴君,而妲己则是一个红颜祸水,通过狐妖之身迷惑纣王,最终导致商朝的覆灭。然而,这些文学形象与历史真实之间,究竟有多大差距?让我们通过甲骨文和早期史书的记载,来探寻商纣王与妲己的真实面貌。

01

商纣王:暴君形象的历史真相

纣王,名帝辛,是商朝末代君主,商王帝乙之子。在《封神演义》中,他因在女娲庙中题写淫诗而亵渎神灵,从而引来了女娲娘娘的愤怒,派遣妲己等三妖迷惑他,加速了商朝的灭亡。然而,历史上的纣王,其暴虐行为远比文学作品中更为具体和残酷。

甲骨文作为商朝晚期的文字记录,为我们提供了纣王统治时期的重要信息。《小臣墙刻辞》这篇刻在大型牛甲骨上的文字,详细记录了纣王的一次夜宴场景。据记载,纣王在宴会上不仅纵情酒色,还特别热衷于“帷中”劝酒,并表演“株离之舞”。学者研究发现,这种舞蹈源自西土胡人,是一种带有强烈性暗示的赤身祭祀舞。

更令人震惊的是,纣王不仅自己沉溺于这种荒淫的生活方式,还将这种“西土胡风”强制推行到国家的祭祀仪式中。《甲骨文合集》显示,纣王废除了传统的祭祀仪式,统一采用这种荒诞的“株离之舞”来祭祀先祖和天地神祇。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商朝的传统礼制,引起了殷商百姓和四方诸侯的强烈不满。

纣王的暴政不仅体现在生活上的荒淫无度,更表现在对臣民的残酷统治上。《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王“好酒乐、喜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并发明了“炮烙”、“虿盆”等酷刑,用来折磨忠良大臣。他诛杀王后姜氏,残害忠臣比干,甚至对自己的儿子殷郊、殷洪也毫不留情。这种残暴和荒淫,最终导致了商朝的众叛亲离,为周武王的讨伐提供了正当理由。

02

妲己:从历史到文学的演变

妲己,名妲,己姓,出生于公元前1076年,是有苏氏诸侯之女。在历史记载中,她本是纣王的王后,但在文学作品中,她的形象却经历了巨大的演变。

最早在春秋末年的《国语·晋语一》中,左丘明就将妲己与胶鬲并列为亡殷的原因:“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这里虽然提到了妲己的“有宠”,但并未详细描述其具体行为。

到了汉代,《史记》中对妲己的描述更加具体:“(纣王)爱妲己,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这使得纣王的滥杀无辜和任用小人似乎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然而,真正将妲己塑造为“红颜祸水”典型形象的是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在这部作品中,妲己被描绘成一个由九尾狐妖附体的妖妃,通过美色和媚术迷惑纣王,让他沉溺酒色,荒废朝政。她不仅让纣王残害忠良,还发明了各种酷刑,最终导致商朝的覆灭。

这种将王朝灭亡归咎于女性的叙事模式,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从夏朝的妹喜到周朝的褒姒,再到秦朝的骊姬,每个王朝的灭亡似乎都与一个美女有关。鲁迅先生曾借阿Q之口讽刺道:“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鲁迅认为,这种将所有罪责归咎于女性的观点,是男权社会中男性为自己的罪恶开脱的体现。

03

现代视角下的重新解读

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体性的觉醒和人文关怀的深化,妲己的形象开始得到重新诠释。在一些现代作品中,妲己不再被简单地描绘为男性罪恶的替身,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复杂性和同情。

例如,在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妲己被塑造为一个野性而非柔媚的“报恩狐妖”。她所持有的法术仅仅是成全了纣王内心的欲望与恶念,而非满足自己的暴戾和贪欲。这种改编让恶的主题从女性诱惑回到了君王本身,体现了观念的进步。

然而,正如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所说,“神话是公开的梦,梦是私人的神话”。封神故事的更迭,反映的并非原故事的背景,而是我们所处时代的观念变迁。从将妲己视为红颜祸水,到为其翻案,再到重新诠释其形象,这一过程体现了人类对性别、权力和历史的不断反思。

商纣王与妲己的故事,不仅是关于一个王朝兴衰的叙述,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和历史观。通过甲骨文和早期史书的记载,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真实面貌,而通过文学作品的演变,我们则看到了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不断反思和重新解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