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中医: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的新篇章
大数据赋能中医: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的新篇章
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是将现代大数据、知识工程、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与临床中医学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通过回顾其40年发展历程,本文阐述了基于病案的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强调了从数据驱动向数据与知识双驱动模式转换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大数据知识工程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前期研究阶段
中医临床人工智能研究(1979—1984年):李国平院士和中医大师黄绳武倡导建立中医控制论研究室,开展计算机辨证论治、中医临床专家系统研究,研发了多个临床专科的计算机专家诊疗系统软件。
中医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研究(1985—1995年):以中医临床信息编码和信息管理技术研究为目标,研制了中医病案首页信息管理系统、中医病案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等,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工程预研究阶段
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构建研究(1996—2015年):完成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编制《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表》。
临床数据治理及知识关联方法研究(2016—2020年):针对临床数据治理和知识关联方法等关键技术开展临床应用研究。
工程研究阶段(2021年至今)
界定了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的概念和目标,开展了理论与方法、标准和技术等3大体系构建研究。
创立了基于大数据知识工程的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新模式。
建立了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学体系。
研制了《中医临床基本知识编码库》,完成了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技术平台的方案设计。
开展了中医肝病、脾胃病、小儿肾病等专题研究,探索中医临床精准化诊疗模型构建和知识图谱绘制的技术方法。
基于病案的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
以《“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为指导,以中医临床精准化诊疗(证、治、效)模型研究为目标,组织开展基于海量病案数据的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通过数据治理过程,形成中医临床病例数据库与知识库,构建中医临床精准化诊疗模型,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研究方法
标准操作流程:包括原始病案资料收集、数据规范化、数字化、结构化、知识化、模型化及其临床验证与优化和反馈控制等闭环管理环节。
操作规定与要求:
遴选中医专科优势病种
中医病案数据治理
临床病例知识关联与知识建模
诊疗模型临床循证研究
中医CCKB构建关键技术示例
以某中医医院妇科优势病种“妇人腹痛”临床病案为例,展示了中医临床诊断数据知识化与编码、中医临床干预数据知识编码及图谱示例。
图2 基于病案的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标准操作流程
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的临床价值与深化发展
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临床价值。未来将以培育临床中医学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构建“临床中医学知识仓库”,应用知识关联分析技术构建精准化中医病证“证-治-效”模型,以临床中医学知识仓库训练优选的开源大语言模型,构建临床中医学领域大模型。
结论
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是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创新型研究范式和多学科协同。未来,“临床中医学知识仓库”“判别式AI小模型”“生成式AI大模型”等将为中医临床研究和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4年第21期,原标题为《基于大数据知识工程的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思路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