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警惕涉疫新骗局:北京警方发布最新防骗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警惕涉疫新骗局:北京警方发布最新防骗指南

引用
中证网
9
来源
1.
https://www.cs.com.cn/zt/xczjc2021/jdxw/202102/t20210204_6137440.html
2.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1/10/c_1126965234.htm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289382
4.
https://www.hengyang.gov.cn/jdhy/hyxx/20210111/i2272145.html
5.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4/22/content_5505123.htm
6.
https://www.adcc.gov.hk/zh-hk/alerts.html
7.
https://gaj.beijing.gov.cn/xxfb/jwbd/202409/t20240930_3910879.html
8.
http://www.news.cn/legal/20250114/b9f047f5c4fb4c3ebc4a128d17266d0a/c.html
9.
http://www.xiongan.gov.cn/2021-01/11/c_1210974061.htm

近日,北京警方发布最新防骗指南,提醒市民警惕各类涉疫诈骗手法。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不法分子利用“疫苗预约”、“防疫费”等手段进行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给不少个人和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诈骗手法,提高防范意识。

01

主要涉疫诈骗手法

1. 假冒疾控中心发送疫苗预约短信

不法分子冒充当地疾控中心,发送含有钓鱼链接的疫苗预约短信。例如:“【疾控中心】新冠疫苗已在我市开放预约,名额有限,请立即点击链接预约接种。”一旦点击链接,就会进入一个要求实名认证并填写银行卡账号密码的钓鱼网站,导致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2. 潜入家长群冒充老师收取“疫苗费”

骗子混入学校班级群,冒充班主任发布虚假的“健康体检”通知,要求家长缴纳相关费用。例如,有骗子声称需要缴纳1490元的健康体检费,但其中1200元可享受补贴返还,利用家长“花小钱买保障”的心理实施诈骗。

3. 冒充卫生防疫部门以“涉嫌违法”或“遭受侵害”为由诈骗

骗子冒充“疫情防控中心”或“卫健委”等部门,以“个人信息被盗用登记打疫苗”或“非法散播新冠疫苗信息”等为由,声称事主涉嫌违法犯罪,需要配合调查。随后,骗子会以“清查资金”为由,诱骗受害者转账。

4. 假借疫情防控名义虚假募捐

不法分子利用公众的同情心,编造虚假的疫情防控募捐信息,骗取捐款。这类诈骗往往打着“为疫情防控捐款”的旗号,实则将善款据为己有。

02

如何防范涉疫诈骗

1. 提高警惕,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

对于来源不明的短信、邮件或社交媒体信息,不要轻易点击其中的链接。特别是涉及疫苗预约、防疫费等敏感话题的信息,更要保持高度警惕。

2. 核实信息来源,通过官方渠道确认

在接到任何涉及疫情防控或疫苗接种的信息时,应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例如,可以拨打当地疾控中心电话或登录官方网站查询相关信息。

3. 不轻易转账,特别是涉及“付费接种”

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新冠疫苗接种全民免费,居民个人不负担费用。任何要求付费接种的信息都是诈骗,不要轻易转账。

4.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国家反诈中心APP具有自动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短信的功能,可以有效防止被骗。建议及时下载并注册,为自己和家人增加一道安全防线。

03

结语

面对涉疫诈骗,我们既要保持警惕,又要提高防范意识。通过了解诈骗手法、核实信息来源、不轻易转账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财产损失。同时,也要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防骗指南,共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