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莉:16年坚守特教事业,让特殊孩子不再“特殊”
蔡晓莉:16年坚守特教事业,让特殊孩子不再“特殊”
“让每一个特殊的孩子能正常生活和工作,让他们不再‘特殊’。”这是成都市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蔡晓莉的教育理念。从2007年至今,她已在特殊教育领域坚守了整整16年。
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
2007年,蔡晓莉被任命为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这所创办于1985年的学校,是四川省第一所针对智力障碍孩子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培智学校。刚到学校时,面对一群特殊的孩子,蔡晓莉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刚到学校时,真是很难适应。”尽管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她到学校的第一天依然懵了,还不了解如何专业地去与这些特殊孩子们接触,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她的教学工作,和孩子们打招呼都是小心翼翼。
蔡晓莉第一次到教室听课时,老师教了两个词语,12个学生里只有两个学生学会了,但过不了多久也彻底忘了。一时间,蔡晓莉焦虑不已,不知如何才能把学生教好。“既然来了,我就没有退路可言。”蔡晓莉重振信心,开始思索如何让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推行个别化教育计划
2008年,武侯特教在全省率先推行个别化教育计划。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特点,制定一份个性化教育计划。“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学生的学习会更有针对性。”为此,蔡晓莉带着老师们根据学生需要对教材、教具等进行自编自制。课程调整后,虽然老师付出双倍的劳动,却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孩子们支持,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
2013年,武侯区委区政府委托教育局成立了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基于老师们对孩子的准确评估,然后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给孩子的是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课程、教材、教法,从一个人研究到组织一批老师一起研究, 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进来,为特殊孩子更好地融入普通教育助力。“每个孩子个体差异很大,我们要善于等待,挖掘每个特殊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百花齐放。”蔡晓莉说。
编写《正向教养修炼》
在蔡晓莉看来,特殊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庭的配合。近年来,她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家长的培训上。为了让更多的家长提升教养能力,蔡晓莉编写了《正向教养修炼:特需儿童家长手册》,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讲述家长在教养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及解决技巧,对家长教育观念、情绪管理、家庭教育技巧、社会资源获得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提升家长自身教养能力的同时,还提供了寻求社会支持的多种渠道,让更多家长受益。
2020年12月,在“爱成都·迎大运——文化赋能·与爱同行”2020年国际残疾人日主题活动现场,蔡晓莉向特需儿童家长捐赠了200册由自己主编的《正向教养修炼:特需儿童家长手册》。她表示,希望通过赠书活动,让特需儿童家长获得专业帮助,同时也感受到关爱。
16年坚守,初心不改
16年来,蔡晓莉始终坚守在特殊教育一线。她见证了无数特殊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也看到了社会对特殊教育认知的提升。在她看来,特殊教育的成功不是体现在学术成就上,而是体现在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上。
“一个不会自己吃饭的孩子,能够独立吃饭,是成功;一个找不到回家路的孩子,能记住家的位置,这是成功;特教学校的孩子,能够实现生活自理,这也是成功。”蔡晓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特殊教育的真谛。
如今的武侯特教学校,已经成为四川省特殊教育的标杆。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里找到了自信,学会了生活技能,甚至走上了工作岗位。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蔡晓莉16年的坚守和付出。
“让每个孩子都有尊严地快乐生活,融入社会,用爱与责任办好特殊教育。”这是蔡晓莉的初心,也是她16年来始终不变的追求。在她的带领下,武侯特教学校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