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仙人洞村:生态振兴的典范
云南仙人洞村:生态振兴的典范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双龙营镇,有一个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地方——仙人洞村。这个位于普者黑景区核心地带的彝族撒尼人聚居村,不仅拥有绝美的自然风光,更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四方游客。
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
仙人洞村因村边一个天然溶洞而得名,这个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民风民俗。走进村庄,脚下的青石板路、翘角飞檐的特色民居、花香四溢的撒尼小院,无不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别样的民族风情。
村里的古朴和舒适往往会让人淡忘了时间,尽情享受“住在风景里,人在画中游”的宁静与美好。在仙人洞村,你还可以领略撒尼人传统的“花房”“情人房”,能看到流传下来的石虎、甲马、木雕、石刻、刺绣,也能感受古老的撒尼舞蹈和古曲古调,自然人文交融辉映,山水美和生态美让人流连忘返。
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转身
20世纪90年代,仙人洞村还是一个极度贫困的村庄,村民人均年收入仅有300多元。为摆脱贫困,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利用优良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
如今的仙人洞村,家家户户都开办起了民宿、餐馆等旅游产业。全村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特色民居客栈188户、客房3300余间,年收入达44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5万元。曾经的贫困小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首富村”。
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并重
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仙人洞村始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实施民居改造,按照“统一规划、体现特色、一户一方案、分步实施”的原则,既保留了彝族撒尼民居的特色,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要。
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组织群众编演原生态歌舞节目,举办民族节庆活动,建设“乡愁书院”。通过融合丘北各民族文化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浓厚的民族文化。
未来展望
如今的仙人洞村,正在谋划新的发展蓝图。村里成立了集体文化旅游公司,开发了“一部手机游仙人洞”小程序,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同时,村里还积极对接新华书店,争取资金40余万元,建起了拥有藏书1万余册的“乡愁书院”,免费对村民和游客开放。
从一个贫困的小渔村,到如今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仙人洞村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也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