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网升级,助力乡村经济腾飞
农村电网升级,助力乡村经济腾飞
农村电网升级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提升供电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还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当地就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真正实现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目标。
政策引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顶层设计
农村电网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16年起,国家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全国农村地区基本覆盖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并通过项目法人自有资金、地方财政投入或专项建设基金等多种方式筹措项目资本金。同时,继续执行每千瓦时售电量收取2分钱的还贷资金政策,专项用于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贷款的还本付息。
技术创新:构建智能化农村电网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注重智能化升级和标准化建设。技术方案涵盖高压配电网和中压配电网的建设要求,强调线路布局合理、设备选型科学,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新能源接入需求。
例如,在高压配电网方面,县域电网一般应至少有两条110(66)kV高压线路供电,主干网采用环式或链式结构。在中压配电网方面,线路主干线应根据线路长度和负荷分布情况进行分段并装设分段开关,重要分支线路宜装设分支开关。同时,积极采用“三通一标”(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标准工艺),统一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实践探索:新马村的绿色能源转型之路
广东清远市新马村的综合能源示范点建设,为农村电网升级提供了生动案例。该项目总投资2810万元,主要建设“双电源‘手拉手’智能中压网架+屋顶光伏分布式能源+储能式微电网”结构的多能保障系统,实现多能互补,多重保障,有效保证“零停电”的高可靠目标。
新马村还大力推动屋顶光伏建设,截至2023年4月,已与250户签订合作协议,完成安装187户,安装容量4.4MW,并网162户,并网容量3.8MW。预计年发电量达到500万千瓦时,实现新马村区域内目前电力消费(年用电量416万千瓦时)的“碳中和”。未来每年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31万元,可为村民增加收入约11万元,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84吨。
经济效益与挑战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虽面临一些挑战,如改造不彻底、户均容量不足、西部偏远地区经济效益低等,但整体成效显著。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超1.2万亿元,覆盖全国2400余个县,解决了1380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每年可减轻农民电费负担约420亿元。
然而,西部、北部偏远地区农村电网改造经济效益低的问题仍需关注。这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电网改造成本高而收益低,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未来展望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地区供电、供暖、生物质能源清洁供暖,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推进散煤替代。“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提升农村供电能力,加快传统农村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到2025年农村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成效初见,农村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承载能力稳步提高,农村地区电能替代持续推进,电气化水平稳步提升,电力自主保障能力逐步提升。到2035年安全可靠、智能开放的现代化农村电网基本建成,城乡电力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全面承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就地消纳,农村地区电气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力自主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农村电网升级不仅是电力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乡村振兴和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通过引入更多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农村电网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能提升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