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林木抚育:绿色生态新典范
千阳县林木抚育:绿色生态新典范
入冬以来,宝鸡市千阳县积极开展林木涂白、修枝、扩盘、除草等秋冬季林木管护工作,全面增强新栽树木抗病防虫性能,巩固提升生态建设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地理位置与生态背景
千阳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陲,北靠甘肃省灵台县,南邻陈仓区,东与麟游、凤翔区毗邻,西同陇县接壤。介于北纬34°34′34″—34°56′56″,东经106°56′15″—107°22′31″之间,总面积996.46平方千米。下辖7个镇。
千阳县具有古老的文明历史。早在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已在此从事定居的农牧业生产;夏商属雍州,西周归岐陇,春秋战国为秦地,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燕伋的故乡。汉代的隃麋墨曾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佳墨料的代称,自然环境被唐代诗人咏为“水腻山春节气柔”,境内有陕西省首个被命名的国家级湿地、养生天堂、湿地典范——千湖国家湿地公园。
千阳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适宜多种林木生长。然而,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垦和人为破坏,加上自然条件的限制,千阳县的生态环境一度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千阳县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大力实施林木抚育和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学管护与责任落实
千阳县林木抚育工作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林木管护体系。林木管护实行定片区、定职责、定标准、定人员的“四定”管护措施,全面明确管护任务,压实管护责任,构建林木管护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林木质量检查,坚决防止人、畜、机械破坏等毁林行为发生,真正做到树有人护、林有人管。
在具体措施上,千阳县组织人员对344国道、219省道、苹果大道及县乡重点路段沿线的71公里树木进行涂白,及时杀灭越冬害虫,提高树木防寒抗病能力;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镇村组主干道路、村庄巷道及农田林网内的林木定期进行除草、修剪,持续改善林木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滋生与蔓延,增强树木抗寒能力;同时,对林下枯枝落叶、杂灌杂草进行集中清理,减少病虫害和火灾隐患;对林区刺槐林采取疏伐、卫生伐等方式,改造培育大径材900亩,有效增强了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降低了林区森林火险等级,提高了森林生态质量。
创新实践与示范引领
千阳县在林木抚育工作中不断创新实践,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生态建设模式。2023年3月,千阳县首个省级林木良种“千阳天台山侧柏母树林”通过审定,填补了该县无林木良种的空白。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为当地林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种质资源,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林木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为了确保林木良种的选育工作科学严谨,千阳县林木种苗工作站于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侧柏优良林分调查选育工作。工作人员在7个镇2个国有林场共目测侧柏林分156块,其中人工林151块,天然林林分5块。通过现场实测,最终筛选出5块候选林分,分别是:水沟镇清凉洞林分、千阳县国有唐家山林场启觉寺林分、草碧镇白村寺林分、张家塬镇天台山林分、城关镇新兴村任家湾林分。按照母树林品种选育相关标准,经过调查、对比、综合指标评价,最终筛选出张家塬镇七一村天台山侧柏林分作为千阳县侧柏母树林建设所在地。
宣传教育与全民参与
千阳县注重林业法律法规和生态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群众的爱林护绿意识。2025年1月,千阳县林业局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等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10场次,并加大巡查力度,及时查处滥伐林木、焚烧和毁坏林木等涉林违法案件,增强居民群众爱绿护绿意识,营造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爱护树木的良好氛围。
千阳县还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涌现出了一批像刘满仓这样的优秀护林员。他们长年累月坚守在深山护林一线,用执着和奉献诠释着对护林事业的无限热爱,引领着一批又一批的护林人员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
未来展望
千阳县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林长制改革,一体推进“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和美乡村,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绿色、和谐、安全的生态环境。同时,千阳县还将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林木抚育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生态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千阳县的林木抚育工作,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各项措施的深入实施,一个更加绿色、和谐、美丽的千阳正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