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高粱》里的"父老乡亲":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高粱》里的"父老乡亲":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

引用
凤凰网
8
来源
1.
https://culture.ifeng.com/huodong/special/2012nuobeierwenxuejiang/moyan/detail_2012_10/11/18166474_0.shtml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1EMBJL0514CPQ4.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21208A04XGV00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626413
5.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3/1028/c443712-40105282.html
6.
http://www.81.cn/yd_208600/jdt_208601/16262705.html
7.
https://www.sohu.com/a/814367771_121798711
8.
http://www.xzjjw.gov.cn/wh/100346.jhtml

电影《红高粱》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九儿站在高粱地里,望着远方,深情地呼唤着"父老乡亲"。这一幕不仅展现了九儿对家乡的思念,更体现了中国人对"父老乡亲"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

在电影中,"父老乡亲"的情感贯穿始终。九儿对家乡的思念,"我爷爷"和"我奶奶"在高粱地里的爱情,以及村民们对抗日寇的英勇事迹,都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正如莫言所说:"我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

这种对"父老乡亲"的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诗词到民间谚语,从历史典故到现代文学,"父老乡亲"一直是中国人情感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宋代诗人吕本中在《正月十二日夜作》中所写:"春来消息未真传,久负蒲团一味禅。灯火侵寻作佳境,冰霜偃蹇过新年。"这种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跨越了时空,成为中国人共同的情感体验。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父老乡亲"的情感正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到城市打拼,传统的乡土社会正在逐渐消失。但是,这种变化并没有削弱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这种情感。正如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丽军所说:"家乡教育这个话题非常具有原创性。特别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变迁的背景下,我们常说'谁人的故乡不消亡',鲁迅笔下曾经想离开的故乡,今天可能已经被城市化了。在共享城市化硕果的同时,又会有一些怀念和感慨:我们的故乡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原生态,保持它独有的地理空间和蓬勃的朝气?这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

在当代,"父老乡亲"的情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乡土范畴,成为一种文化认同和精神寄托。无论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市的孩子,都需要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承,建立起对家乡的情感认同。正如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刘玉栋所说:"教育的对象始终是人,它的作用更多是内在性的。教育不光是知识的灌输,人文精神对我们情感的塑造,对我们感知这个世界而言非常重要,我们从课堂、书本上学到的是一种教育,我们从自然、从山野里接受到的是另外一种教育,这两者缺一不可。"

因此,"父老乡亲"的情感不仅是一种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不要忘记那些曾经给予我们滋养和力量的人和事。这种情感,正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