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南山英歌舞队:快板英歌的传承与创新
普宁南山英歌舞队:快板英歌的传承与创新
2024年初,一支来自中国广东普宁的民间艺术团队在英国伦敦和南非开普敦掀起了一场文化热潮。他们就是有着80年历史的南山英歌舞队,以其独特的快板英歌表演征服了海外观众。这支被誉为“岭南一绝”的艺术团体,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百年传承,快板英歌的佼佼者
普宁南山英歌舞队成立于1945年,是快板英歌的杰出代表。快板英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众多英歌流派中独树一帜。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来发介绍,快板英歌所用木槌短、细,击法灵活多变,动作套式丰富。南山英歌队的表演以竖击槌打法著称,配合紧密的鼓点和吆喝声,展现出梁山好汉舍生忘死、冲锋陷阵的战斗情景。
南山英歌舞队的表演内容取材于《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表演时,队员们身着短打衣,手持37厘米长的短棒,动作整齐划一,展现出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整个表演分为前棚、中棚和后棚三个部分,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主要动作包括敲棒、舞棒、拔剑、抽刀等,阵列则有下山打探、兴师出战、急水渡泊、乘机闯府、救卢出府、英雄会师、欢庆胜利、凯旋归山等,场面壮观,气势磅礴。
陈来发:传承与创新的领路人
作为南山英歌队的第九代传承人,陈来发自18岁加入英歌队以来,已与英歌舞结缘50载。在他的带领下,南山英歌舞队不断创新突破,将这门传统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1992年,南山英歌队应邀参加天津广场艺术邀请赛。陈来发大胆突破传统表演形式,创新改编了英歌舞的表演队形,成功将英歌舞从广场推向舞台。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观赏性,也为英歌舞开拓了新的表演空间。
在传承方面,陈来发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规矩,积极推广“非遗进校园”活动。2017年,他在南山小学开设英歌舞公益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少年英歌队员。如今,南山英歌队近半数队员都是当年第一批学员,这些年轻人已成为传承英歌舞的中坚力量。
新时代的英歌舞:从乡村到世界
近年来,南山英歌舞队频频登上国内外重要舞台,展现了这门传统艺术的持久魅力。2024年初,他们先后在英国伦敦和南非开普敦进行演出,让海外观众领略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风采。在国内,他们多次参加央视节目,如“六一”晚会等,并在广东卫视湾区春晚等大型活动中亮相。
在新媒体时代,南山英歌舞队也积极利用短视频平台扩大影响力。队员们纷纷开设抖音账号,记录训练和演出的幕后故事。陈来发也开设了自己的抖音号,分享英歌舞的文化魅力。据统计,英歌相关话题在抖音等平台上的播放量已超过数十亿,显示出极高的用户兴趣和参与度。
南山英歌舞队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更在于其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他们既保留了传统的艺术精髓,又不断融入新的元素,让这门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传承之路,任重道远
面对未来,陈来发表示:“英歌舞应该创新,但不能变味,要与流行舞曲区分开,祖先留下的传统要原汁原味,更多重心放在提高动作要领上。”这种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正是南山英歌舞队保持活力的关键。
2023年6月,南山英歌传承基地正式动工,为英歌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基地建成后,将设英歌展览厅、演练大厅、练功房、化妆间等,成为普宁英歌舞的重要地标。目前,已有38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英歌舞课程,其中既有男生也有女生,展现了这门传统艺术的广泛吸引力。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宁英歌舞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南山英歌舞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不懈的创新精神,不仅在潮汕地区享有盛誉,更在国内外舞台上大放异彩。这支有着80年历史的英歌队,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