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英歌”文创周:一场跨越百年的文化盛宴
“嗨!英歌”文创周:一场跨越百年的文化盛宴
2024年5月1日,广东汕头市南滨路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创盛会——“嗨!英歌”汕头文创周。此次活动以英歌舞为核心,融合了文创展览、互动体验、舞台表演等多种形式,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前来参观。
作为潮汕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英歌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此次文创周的绝对主角。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来自潮阳铜盂胜前英歌队的专业舞者们都会在舞台上展示他们精湛的技艺。与此同时,汕头市杂技团的演员们也带来了精彩的杂技表演,与英歌舞队合作演出《英歌杂技》,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视觉盛宴。
英歌舞,又称“潮汕英歌舞”,是一种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主要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及福建漳州等地。据考证,英歌舞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中后期,距今已有数百年之久。关于其起源,学术界众说纷纭,主要有水浒说、傩起源说、山东秧歌说等。但无论起源如何,英歌舞都深深植根于潮汕地区的文化土壤中,成为了当地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英歌舞的表演形式独特而壮观。通常由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组成舞队,舞者们头戴梁山好汉的面具,身着古代武士的服饰,手持短木棒(英歌槌),在激昂的锣鼓声中翩翩起舞。表演时,舞者们会按照特定的队形和节奏,上下左右互相对击手中的木棒,动作刚劲有力,节奏感强烈。整个表演过程既展现了南派武术的精髓,又融合了戏曲的表演元素,极具观赏性。
英歌舞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群体性的表演艺术,英歌舞强调团队协作与集体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团结、勇于拼搏的优良传统。同时,英歌舞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脸谱、服饰、道具等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戏曲和民间艺术的精华。
近年来,英歌舞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2006年,英歌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英歌舞的行列,为这项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在2024年汕头文创周上,不仅有经验丰富的老艺人,更有许多90后、00后的年轻舞者参与其中,展现了英歌舞旺盛的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英歌舞在当代的传播与推广也离不开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力量。2024年春节期间,英歌舞的表演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引发了全民探秘英歌舞的热潮。据统计,春节期间潮汕地区的文旅订单量同比上涨114.5%,英歌舞表演的搜索量更是同比上涨超千倍。此外,英歌舞还走出国门,在伦敦等国际大都市进行巡演,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然而,英歌舞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如何在商业化浪潮中保持艺术的纯粹性,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但令人欣慰的是,英歌舞正在以一种“又老又潮”的姿态,不断探索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在2024年汕头文创周上,除了传统的英歌舞表演外,还展出了众多以英歌舞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英歌脸谱口罩、英歌舞T恤、英歌舞手办等。这些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不仅让英歌舞以全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英歌舞,这门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艺术瑰宝,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正如一位英歌舞传承人所说:“英歌舞是潮汕人的根,也是中国人的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门古老的艺术将继续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熠熠生辉,为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