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来了!热伤风和中暑的预防与养生指南
夏至来了!热伤风和中暑的预防与养生指南
夏至是夏季的重要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时期的开始。此时,高温天气容易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其中热伤风和中暑是最常见的两种。为了帮助大家安全度夏,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疾病的预防方法,并提供夏至养生保健要点。
热伤风的预防
热伤风是夏季常见的感冒类型,主要由暑湿引起。其症状包括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口渴等。热伤风的成因主要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此时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受风邪。预防热伤风的关键在于: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待在封闭、人多的地方,不要在空调房久留,更不能让空调直吹。
合理饮食:多喝白开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饮食宜清淡,可以喝些萝卜汤或梨汤。
充足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实践证明,当人睡眠减少、劳累过度时,体内抵抗力会下降,容易诱发感冒。
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身体抵抗力。
避免贪凉:不要贪食生冷食物,避免饮用过多冷饮,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中暑的预防和急救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常见的健康问题,根据症状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
保持凉爽环境: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打伞等。
补充水分:及时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保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适度运动: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适度运动。
穿着适宜:选择透气性好的轻便衣物,避免穿着过于厚重的衣物。
一旦发现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轻症中暑:将患者移至阴凉处休息,给予凉爽饮料,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
重症中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凉水擦拭身体、冷敷头部等。
热射病:这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需要立即就医。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时,可采取上述物理降温措施。
夏至养生保健要点
夏至养生保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作息调养: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可比秋冬季晚睡一些,但要坚持早起,至少保持每天有7~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午睡是夏季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既能补偿夜间睡眠的不足,又能顺应人体生理特点的养护需要。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
饮食调养:夏至时心气旺而肝肾弱,酸、咸之味可以补益肝肾,滋肝肾之阴。同时酸味食物具有收敛的作用,可固表止汗、收敛心气,如山楂、乌梅、番茄、柠檬、柑橘等。对于暑热夏季食欲不振的人,夏季早餐时吃几片生姜,有助于消化吸收,暖胃升阳。此外,夏季饮食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肥甘厚味,多吃点绿豆、薏苡仁、小米、鸭肉等清补食物,可以避免苦夏。切忌为贪图一时畅快,大量食用寒凉之品。夏月伏阴在内,《颐身集》有载“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故西瓜、绿豆汤等虽是解渴消暑之品,也不可过食或冰镇食之,避免损伤脾阳。
运动调养:夏至阳气最旺,阴气初始。适度运动可以顺应阳气的向上升发,使之不受阻碍,助人体气血通畅。如果运动太过,汗出过多,反而会耗散阳气,同时也损耗阴气,不利于对初生阴气的养护。所以,夏至时节的运动很有讲究。运动时间以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为宜,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太极拳为好,不宜剧烈活动。运动量和运动频率都应该比春秋季少一点。
情志调养:夏季炎热,易使人烦躁倦怠,故应努力保持心平气和、心胸宽阔、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切忌动怒发火。常常静坐,排除心中杂念,或听一曲舒缓音乐,皆可减慢呼吸,使心脏得到休息。嵇康在《养生论》中说炎夏“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此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法。
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养生保健方法:
泡脚除湿:每天睡前1小时,用热水泡脚20分钟,使身体微微汗出。这样可以很好地刺激足部经络,起到健脾祛湿、通经利水、缓解疲劳的作用。
艾灸补阳:夏至体内阴阳气皆少,处于“外热内寒”之时,是扶阳祛寒的最佳时机。可以通过艾灸任督两脉的方法,生发阳气,调养气血,补充人体元气。
按摩养心:点按极泉穴和揉按期门穴可以温通心阳、疏肝理气、排毒解热。
最后,夏至养生还要注意以下禁忌:
不要整天闭窗室内吹空调,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会变差,反而致病。
夏天剩菜剩饭不要长时间放置,容易产生亚硫酸盐等有害物质,轻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情况,重则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
不要突然大口饮水,可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衰等病症。夏天喝水要少量多次,不要等到渴得难受再喝水。
不要大量食用冷饮,大量的冷饮进入胃肠道后,会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严重还会诱发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等不适。
不要冲洗冷水澡,在凉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缩,还会引起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尤其是有高血压的老人。冲凉水澡还容易诱发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胃肠疾病。
不要整天不出汗,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是多吃少动,容易形成脾虚湿阻的体质,这样的体质最需要锻炼出汗。夏天早晚天气凉爽,适合户外活动,应适当运动以促进排汗。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热伤风和中暑,保持身体健康。夏至养生保健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