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并大田,昆虫怎么办?
小田并大田,昆虫怎么办?
农业的扩张和集约化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西交利物浦大学生态学者邹怡团队最新研究发现,土地整治工程导致稻田生物多样性下降。在访谈中,邹怡详细解释了土地整治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建议。
在过去70年间,农业的扩张和集约化进程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正在升级:IUCN红色名录显示,农业活动威胁着全球24000个受威胁物种;2000-2018年,全球90%的毁林开荒都归因于耕地扩张。
具体到中国,农业活动又如何影响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今年5月,西交利物浦大学生态学者邹怡和团队发表在《应用生态学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小田并大田等土地整治工程导致稻田生物多样性下降。
土地整治与农业生物多样性
2014—2016年,邹怡在瓦赫宁根大学研究农业景观时,关注到国内农业景观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当时研究团队在江西省选了二三十个监测点,发现一部分土地正在进行土地整治。土地整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小田并大田,另一种是使田块规则化,目的都是提高机械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因此,团队开始关注土地整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024年初,浙江丘陵地区的高标准农田。拍摄:陈晶晶
2021年,贵州黔东南地区某少数民族村寨,部分梯田已经开始了田埂水泥硬化。拍摄:皛树
研究核心发现:线状栖息地的减少
邹怡团队研究的核心发现是“整治后的稻田害虫天敌的丰富度低于普通稻田”,可能的解释是线状栖息地(linear habitat)的减少。
线状栖息地没有严格定义,通常指非作物栖息地,如田边杂草、田埂、水渠、树林等,可以为天敌提供躲避土地翻耕和农药喷施的生境。在国内小规模农田中,这种线状栖息地较多,但土地整治也破坏了一些线状栖息地,也破坏了田地边缘的草本植被。
调研地的自然田埂和“三面光”的水泥田埂。
半自然栖息地的价值
邹怡团队的研究发现,相较而言,我国半自然栖息地保存较好,但过量使用杀虫剂的现象不可忽视。
现在很多农民大量用药主要是为了保产量,抗风险。然而研究发现,不使用杀虫剂的稻田只比使用杀虫剂的稻田产量低12%,即杀虫剂只让稻田增产了13.6%,如果考虑到农药和劳动力成本,农民实际上是亏本的,只不过他们没有把自己的劳动投入计算在内。
图中位于江西省的农田展示了复杂的农业景观,包括森林栖息地、种植不同作物的较小田块以及被各种半自然栖息地覆盖的田地边缘。
有机农业的优势
邹怡团队在江苏进行的常规水稻种植和有机水稻种植的生物多样性对比研究发现,有机农业显著增加了地上部分的生物多样性。相比常规农业,有机农场中地上节肢动物多样性增加了40%,既包括害虫也包括天敌。认为在有机农业中,地上节肢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和产量损失相等,有潜力实现生物多样性增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蜘蛛和瓢虫都是生态农场中重要的捕食者。上下图分别拍摄于山东立君生态果园和北京溪青生态农场。
推动农业政策向生物多样性友好方向转变
邹怡建议,国家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可以参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科学家如果能够直接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可以通过多年的研究积累,提供事实证据,支持政策制定者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在欧洲,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更强,这离不开宣传的作用,比如小小的蜜蜂都能得到广大公民的关心。相信国内的公众意识也在慢慢发展,公益组织作为连接科研人员和公众的桥梁,力量非常大。
普通人能为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做些什么
邹怡建议,内心深处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心理,尤其是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心理,非常重要。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有用”,也很“美”,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