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物降下汤:治疗高血压的汉方名方
七物降下汤:治疗高血压的汉方名方
七物降下汤是日本汉方泰斗大塚敬节先生创制的中药方,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及相关症状。该方剂由四物汤加上钩藤、黄柏、黄芪组成,能调理心血管系统,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在日本医学会统计中,七物降下汤是常用治疗高血压的方剂之一,使用率高达42.6%。国内也有报道显示此方对高血压伴有肾功能障碍及舒张期血压增高者有明显疗效。通过实际病例证明,患者服用后不仅血压下降,其他症状如眼底动脉硬化等也得到改善。
临床效果显著
1987年第22届日本医学会统计表明,七物降下汤在常用治疗高血压的方剂中使用率最高,达42.6%。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病例1:治疗高血压伴肾功能障碍
患者53岁,家庭妇女,初诊于1978年12月。10年前右眼患白内障而接受手术后能看见东西。现在左眼又患白内障。10年前患肾炎,5年前患肾结石。现证:肥胖,脸色发红,脉沉有力,腹部膨满,易便秘。现在患高血压,舒胀压110以上,服西药降压药无效。治疗:一开始服八味丸料加附子0.5,服两个月后改为八味丸料合七物降下汤,结果血压为140/100。1979年4月为130/90。服汉方药后停用了西药降压药而血压终于降下来。患者认为汉方药有效而继续服,结果眼症状也好转,迄今为止的手麻木、下肢倦怠感均消失.继续服药至1980年,血压为收缩压130-140,舒张压90。患者服汉方药达两年半,一般症状均好转。
病例2:治疗高血压伴帕金森氏综合征
患者65岁,女,初诊于1981年7月。病历:肥胖,脸色一般,脉沉,有力,血压高,初诊时为170/110。从去年3月起就座时膝下部痉挛感,肌肉收缩。腰无力,不稳定,脚和腰摇晃感。心电图检查有心肌梗塞症状,大便3日1次,语言行动迟钝,手足震颤,像帕金森综合征。腹部有力,膨满,膝左右有淤血症状。治疗:服七物降下汤加桃仁、牡丹皮各3.0,杜仲4.0,大黄1.0,服药后血压逐渐下降,手足的震颤逐渐减轻。9月还被某大学医院诊断为帕金森氏征。4个月后血压为130/85,手足震颤几乎痊愈。针对下肢无力而从服该方后1年起改服痿症方加大黄1.5,即肢无力减轻,能轻松步行。医院检查结果,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好转。近来血压为130/90。七物降下汤和痿症方都是四物汤的加减方,增加了体质从而改善了脚弱、高血压、手足震颤等症状。
方剂组成与作用机制
七物降下汤由以下七味药材组成:
- 当归:补血活血
- 芍药:养血敛阴
- 川芎:活血行气
- 地黄:滋阴补肾
- 钩藤:清肝平肝
- 黄柏:清热泻火
- 黄芪:补气利水
该方剂以四物汤为基础,加入清肝平肝的钩藤、清热泻火的黄柏及补气利水的黄芪。其主要功效为养血益气、滋阴降火,适用于体质虚弱的高血压症,如头晕、肩凝、耳鸣、头重等症状。同时,七物降下汤还能降低高血压伴随的高眼内压症,改善眼底动脉硬化状态。
适用范围与禁忌
七物降下汤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特别是以下情况:
- 高血压伴舒张压高
- 肾性高血压
- 慢性肾炎
- 眼底出血
- 动脉硬化
- 疲劳倦怠
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使用七物降下汤。以下人群需谨慎:
- 服用后出现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不适者应停用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 对方中任何药物过敏者
最新研究进展
长庚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七物降下汤中的黄连成分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主要成分小檗碱能活化抑制细胞生长的基因,降低促进细胞生长的蛋白质表现量,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理解七物降下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七物降下汤作为大塚敬节先生的经验方,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其独特的组方和作用机制,使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七物降下汤将在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