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双心医学:心理管理如何守护心脏健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双心医学:心理管理如何守护心脏健康?

引用
科学网
10
来源
1.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796.shtm
2.
http://39.107.142.27/page/page.php?action=live
3.
http://www.cr-voice.com/news/2084.html
4.
https://www.pumch.cn/detail/38750.html
5.
https://heho.com.tw/archives/80329
6.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6745
7.
https://rs.yiigle.com/cmaid/1477147
8.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69076
9.
http://www.sctcm120.com/info/1351/14002.htm
10.
https://www.fideliscare.org/zh-cn/%E5%85%B3%E4%BA%8E%E6%88%91%E4%BB%AC%E7%9A%84%E5%9B%A2%E9%98%9F/%E6%9C%89%E7%9B%8A%E5%B7%A5%E5%85%B7/%E5%81%A5%E5%BA%B7%E8%B3%87%E6%BA%90/%E5%BF%83%E8%87%9F%E7%97%85%E8%B3%87%E6%BA%90?id=898

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出32%,而焦虑和抑郁情绪会将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风险提升至普通人的2-3倍。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心理健康与心脏健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01

什么是双心医学?

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行为心脏病学,是心血管与心理医学的交叉学科。它旨在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相关的情绪、社会环境及行为问题。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Wisconsin大学精神医学系教授Jefferson于1985年在《Psychosomatic》杂志上提出,随后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在中国,双心医学的发展也迈出了重要步伐。2018年6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双心医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这标志着双心医学在中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安贞医院刘梅颜教授表示,双心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将聚焦于学术传播、科研项目和媒体传播等多个方面。

02

心理压力如何影响心脏健康?

研究表明,心理压力与心脏健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当人体处于长期的心理压力状态时,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对心脏造成不利影响。

  1. 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心理压力会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影响心脏的舒缩功能,导致心房颤动和心律失常。这种神经调节的失衡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在应激状态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会被激活,导致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引发心肌缺血性损伤,进一步损害心脏功能。

  3. 炎症反应的介导:心理压力还会通过炎症反应影响心脏健康。慢性压力状态下,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这些炎症因子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和血管,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损伤。

  4. 不良生活方式的选择:心理压力还可能促使人们选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等。这些行为进一步加重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3

双心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双心医学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综合治疗和整体护理上。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案,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外,还应包括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

心理评估与干预

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心理评估是双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

  •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改变患者的负性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增强自我效能,进而降低对心血管健康的不利影响。

  • 动机性访谈(MI):这种心理咨询技术旨在增强患者改变不健康行为的动力。例如,针对有吸烟、饮食不规律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动机性访谈可以有效激发他们进行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 放松训练与冥想:通过缓解肌肉紧张和调节呼吸,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压力,降低心率和血压。此外,正念冥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而对心血管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综合治疗与整体护理

双心医学强调的综合治疗不仅包括对心血管疾病本身的治疗,还包括对患者心理问题的管理。整体护理是双心医学的重要实践手段,通过医护团队的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 药物干预:对于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状。这些药物不仅改善了患者的情绪状态,还可能间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然而,药物选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与心血管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 生活方式干预

    • 运动疗法: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不仅有助于心血管健康,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内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这些化学物质有助于提高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规律运动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改善血糖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饮食管理:双心医学中,推荐富含Omega-3脂肪酸、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的饮食,如地中海饮食,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以缓解抑郁症状。此外,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有助于防止情绪波动和心脏健康问题。
    • 睡眠管理:睡眠质量的提高是双心医学中重要的干预措施之一。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恢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缓解压力和焦虑症状。建议采用规律作息、睡前放松、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升整体健康状况。
    • 社会支持与团体治疗:建议通过家庭治疗,可以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支持,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心理和情感支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或者参与支持性团体,有助于患者分享治疗经验、缓解孤独感,并从他人身上获得积极的鼓励,增强患者的社会联系。
04

心理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效果

保持乐观心态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管理方法。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研究显示,乐观的人不仅生活更加快乐,还能有效预防心脏病发作和心血管疾病,甚至降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这项研究涵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23万名参与者,平均追踪时间长达14年。研究者通过心理量表评估了参与者的“乐观程度”和“整体健康”状况。结果显示,与悲观的人相比,乐观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35%,早死的死亡率也下降了14%。这种关联在各个年龄段都表现得十分明显,从青少年到90多岁的老年人都呈现出一致的结果。

研究人员认为,乐观的人更倾向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运动、健康饮食,同时较少吸烟和饮酒,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更好。此外,乐观的人可能更善于应对压力和焦虑,从而减轻对心脏的压力,降低炎症反应的风险。

荷兰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该研究追踪了545名64-84岁的男性长达15年,发现乐观的男性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显著降低。另一项针对女性的研究同样表明,天性乐观的女性因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风险明显较低。

这些研究数据充分说明,心理管理不仅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5

结语

双心医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认识到心理健康与心脏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综合治疗和整体护理,双心医学不仅关注心血管疾病本身的治疗,更重视患者心理问题的管理。这种全面的健康管理方式,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管理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心态。例如,定期进行有氧运动、保持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参与社交活动等。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不仅能改善我们的心脏健康,还能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让我们重视心理健康与心脏健康的相互关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守护我们的心脏健康。记住,一个健康的心脏不仅需要良好的生活方式,更需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